鎮(zhèn)江年俗“唱麒麟”
摘要:舊時春節(jié),鎮(zhèn)江城鄉(xiāng)有“唱麒麟”賀喜氣的風俗。
|
![]() 文/潘春華 |
舊時春節(jié),鎮(zhèn)江城鄉(xiāng)有“唱麒麟”賀喜氣的風俗。
“唱麒麟”,又稱“送麒麟”、“跳財神”,起源于何時,難以考證,但由于人們歷來視麒麟為吉祥神獸,主太平,送祥瑞,能給人們帶來豐年、福祿、多子、財運、長壽與美好,所以千百年來,“唱麒麟”?的習俗從未間斷過。
“唱麒麟”?所用的麒麟,是用細竹子扎成,外糊五彩金紙,高約一米,長約一米五,通常固定在長條凳上或用竹架支撐,由“唱麒麟”藝人扛在肩上。舊時每到春節(jié)鎮(zhèn)江東鄉(xiāng)的大港、黃墟、姚橋等地的民間藝人、村民便自發(fā)組成“唱麒麟”班子,到鎮(zhèn)江城里和周圍鄉(xiāng)間“唱麒麟”,從大年初一下午一直唱到正月十三。清末民初,鎮(zhèn)江城西門大街(現(xiàn)為大西路)商鋪一家挨一家,正月初四到初六三天,“唱麒麟”聲不絕于耳,圍觀者眾多,場面熱鬧非凡。
“唱麒麟”一般由五六個人配合進行,一人扛著麒麟引路,一人隨后挑著籮筐討食品、喜錢,另外三四個人分別手拿大鑼、堂鑼、鈸、鼓,分站在麒麟兩旁,走街串巷,見戶便唱,一家不拉。每個“唱麒麟”?班子均設有主唱,但不是每個人都能勝任主唱這一角色的,除了嗓音響亮,還要有“捷才”,思維敏捷,要能看到什么唱什么,隨機應變,同時還會跳出各種幽默的舞蹈動作。唱時,一個先獨唱,然后齊敲一下鑼鼓,合唱最后一句。唱的內(nèi)容不定,有臨時自編的,也有傳統(tǒng)固定的??梢允切履曩R詞,也可唱生產(chǎn)農(nóng)事、育子敬夫、商家財運;可以詠嘆古人,也可以唱故事,祝福主人吉祥如意,稱得上是一部百科全書。
別看“唱麒麟”者是土生土長的鄉(xiāng)里人,但他土得有學問,土得有風趣。
麒麟調(diào)每段共四句,每句七個字,開頭用“鑼鼓一打”引入,第二句是唱見到主家的東西,如房子、大樹、家具、門對、歡樂(貼在門頭上的剪紙)、豬圈、雞窩等,第三、四句是吉祥語。這就要求“唱麒麟”人認真觀察主家狀況,選擇合適的詞來贊美人家。如恭維主人家:“鑼鼓一打咯喳喳,我家麒麟笑哈哈;我問麒麟笑什么?它說來到富貴家!”恭維主人家的孩子:“鑼鼓一打咯才才,主人家里兩小孩;一個小孩做高官,一個小孩發(fā)大財!”看到孕婦,就會唱:“鑼鼓一打咯排排;大紅歡樂貼起來,朝里刮刮生貴子,朝外刮刮要發(fā)財!”總之,麒麟詞不僅喜氣、順口,而且風趣幽默??吹侥募屹N黃門對,說明人家去年有人去世,這些人就會自動繞過去,這也是對人家的尊重。
“唱麒麟”的班子到了人家門口,將麒麟放在門前,敲鑼打鼓大造聲勢,講究禮儀的主人,會搬出板凳讓他們坐下來慢慢唱,并放鞭炮表示歡迎,鄉(xiāng)鄰們便里三層外三層地圍觀喝彩,十分熱鬧?!俺梓搿眲t邊唱邊舞大唱恭維詞。唱完幾段后,挑著籮筐討食品、喜錢的人會來到主人面前要錢,但由于是新年,大家都忌諱別人向自己要錢,因此不能說“給錢”,?只能說“發(fā)財發(fā)財”。主人聽說發(fā)財發(fā)財就知道是要錢了,大方的富裕人家只要主人高興,“紅紙包”里封的喜錢絕不會少給,平常人家也會給些云片糕、小桃酥、饅頭、包子等茶食。
鎮(zhèn)江城鄉(xiāng)“唱麒麟”還有一個奇特的社會習俗,那就是正月十三“送狀元”,又稱:“麒麟送子”。每到上燈節(jié)前夕,麒麟班子一幫人總要事先排一排,看村里誰家新娘婚后還沒有生育,到了十三“上燈節(jié)”這天晚上,就扛著麒麟敲鑼打鼓,到該戶“送狀元”。那時麒麟放在堂屋正中,麒麟的背上便會坐著一個胖胖的身著彩裝的?“狀元郎”?!俺梓搿钡娜藝梓胨闹?,看熱鬧的人則擠滿堂屋。當唱到高潮時,捋下幾根“麒麟胡須”往新娘子衣襟里一揣,主人家便討了吉利,“紅紙包”、茶蛋、糕點、香煙心甘情愿地往外拋。如果這一年新媳婦真的懷了孕,那可是不得了的大喜事,生了孩子,手頭寬裕的人家要辦酒,宴請麒麟班子人員,手頭緊一點的也得登門送“紅蛋”?表示感激,孩子的名字,往往會叫“小麒”“小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