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里的便利店
| □ 夏學軍 |
一個人孤身在外打拼,希望與失望的心情常常交替呈現,也許都是因為些提不起原因的小事,可是若問那些事情是否使得我人生幸與不幸,我會告訴你們:幸虧這里有便利店,當所有的店鋪都關門收檔,它卻總在漫長的黑夜里,給我一盞光亮。
有人說,24小時便利店是城市之光。它用一杯溫熱的杯面,或者一杯咖啡,解決我們疲憊的腸胃,化解孤獨的情緒。記不清有多少次了,加班到很晚,拖著疲憊的身軀,心里忽然一陣空落,走到家附近的便利店時,門前那盞溫暖的黃色燈光,神奇般具有某種熱度,迅速讓我抽離悲傷。無論這一刻,我們是一個人生活,還是被另一個人陪伴著。
每一次走進便利店,我都很快樂。便利店通常開在家附近,經營者多為社區(qū)居民,熱情而友善。服務于家庭主婦與小孩的街坊生意,店主與常光顧的顧客有說有笑,有較深厚的感情,往往還可以賒賬,甚至打個電話就能把東西送上樓。便利店的特色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凡家居用品大多皆可購買,背后有美人寫真的塑料鏡子,花花綠綠的紅白藍膠袋。店內布置或許有點凌亂,但全部貨品一目了然。
便利店令生活變得安心,還有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微小幸福感。它可以幫我收快遞;在我遇到生活問題的時候,在這里遇到的大叔大嬸,輕易就幫我化解了;在這里,我不用再端著架子,就像在家里一樣放松才能融進他們中間,我喜歡這種感覺。有時候下班早了點,不買什么也愿意先到便利店落個腳,這看看,那摸摸,和老板閑聊幾句,即使空手走出便利店,也有一種融入世俗生活的快活感。
便利店里還隱藏著你意想不到的美食生態(tài)圈。它不再是來不及吃飯的上班族的解一時饑餓之地,更演變成一種美食特色商店,我特別喜歡這里的關東煮,小籠包,拌冷面,有特色,也很家常,還有一些奇奇怪怪的小吃,融合了的四方口味,瞬間令彼此的尷尬化為情深義重的美味。據說海外甚至有專門的便利店美食研究小組,致力于吃遍便利店的每一種味道。
在電影《志明與春嬌》里,看春嬌費了好大勁,從香港7-11買來肉醬意粉帶到北京給志明吃,就覺得有個人愛著是那么幸福。雖然一個人很孤單,但我相信屬于我的愛情一定正在派送中。
一個人在外地工作,選擇住處的標準就是附近有一家合適的便利店,24小時營業(yè)的那種。深夜那么漫長,知道有人在深夜的便利店微笑著等待自己,就覺得如果沒有便利店,真是不敢想象孤獨的自己能否在異鄉(xiāng)撐下去。
責任編輯:小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