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括與他的《夢溪筆談》

文/張大華
《夢溪筆談》是一部百科全書式的輝煌著作,英國科技史專家李約瑟博士稱它是“11世紀科技的坐標”,斷言“沈括可說是中國整部科學史中最卓越的人物了”。由于沈括在科技方面的巨大貢獻,1979年7月1日,中國紫金山天文臺把1964年11月9日發(fā)現(xiàn)的一顆行星命名為“沈括星”,編號為2027。
沈括(1031-1095)是北宋時期卓越的科學家、政治家。他雖是杭州人,但長期在江蘇任職,晚年定居鎮(zhèn)江。他的祖父、父親都一生做官,他的父親沈周曾一度做過潤州(今鎮(zhèn)江)刺史和浙西觀察使(治所也在鎮(zhèn)江)。在家庭的影響下,沈括自幼勤奮好學,14歲就讀完了家里的藏書。他長年跟隨做官的父親游歷在外,到過四川簡州(今簡陽)、福建泉州和河南開封等地,開闊了眼界,增長了見識。24歲時做了江蘇沭陽縣的主簿(相當于今天縣政府辦公室主任的職位)。33歲(1063年)時考取進士,被任命為揚州掌管刑訟審訊的司理參軍。三年后赴京任職,在十年的京官生涯中,他從低級昭文館編校一直做到主管全國財政經(jīng)濟的三司使(相當于現(xiàn)在國務院分管財經(jīng)的副總理)。在這期間他多次奉命出使,視察汴渠、兩浙、河北、淮南等地,還代表大宋王朝到契丹進行兩國邊境問題的談判,并獲得勝利,因此受到皇帝的褒獎。熙寧九年(1076年)王安石變法失敗后,他隨之在第二年出任地方官,先后任宣州(安徽宣城)、延州(陜西延安)知州。元豐五年(1082年)被誣貶職,元祐三年(1088年)遷居潤州夢溪園,直到紹圣二年(1095年)去世,終年65歲。
沈括是一位干一行、愛一行,行行都精通、行行有建樹的實干家?!端问?middot;沈括傳》說他“博學善文,于天文、方志、律歷、音樂、醫(yī)藥、卜算無所不通,皆有所論著”,這個評價是非常公正的。在他所任職的崗位上,不論時間長短、職位高低,他都做一事精一事、成一事。在他24歲(1054年)任沭陽縣主簿的時候,就主持治理沭水,組織幾萬民工,修渠筑堰,既防治了水災,又開墾良田7000頃。嘉祐六年(1061年),他協(xié)助任安徽寧國縣縣令的哥哥沈披修筑蕪湖地區(qū)的萬春圩工程,開辟圩田1270頃,著有《圩田五說》、《萬春圩圖記》等論著。宋神宗熙寧五年(1072年),他出使視察汴渠,主持了治理汴渠的工程,引水灌溉農(nóng)田17000多頃。熙寧六年(1073年),他視察兩浙地區(qū)的農(nóng)田水利,次年,建議興筑溫州、臺州、明州(今浙江寧波)以東堤堰,增辟耕地。熙寧五年(1072年)在司天監(jiān)工作期間,他繼承和發(fā)揚了通過觀測實際天象以改進歷法的傳統(tǒng)。為了提高天象觀測的精度,他設計和改進了渾儀、浮漏和影表等測量天體位置、時間和日影長度的儀器,著有《渾儀議》、《浮漏議》和《景表議》。熙寧七年(1074年),在軍器監(jiān)任職期間,他精心研究城防、陣法、兵車、兵器、戰(zhàn)略、戰(zhàn)術等軍事問題,編成《修城法式條約》和《營陣法》等軍事著作。在被罷官免職、限制居住的逆境里,他用12年時間,苦心編成了《天下州縣圖》獻給皇上,因此被允許選擇居住地而遷居到今天的鎮(zhèn)江。
沈括的一生中,對政治、軍事、科學、技術、數(shù)學、醫(yī)藥、文學、音樂、歷史、地理等都有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了許多創(chuàng)造性的見解,他一生的論著有22種155卷之多,可惜多已散失。我們今天所能知道的他的業(yè)績,除去前面已敘述的對指南針和活字印刷術的記載以外,他還詳細記錄了磁偏角和共振現(xiàn)象,成為世界上最早研究這門學科的科學家;現(xiàn)在人們的生活已一刻也不能缺少的“石油”一詞也是由他命名的;他的數(shù)學隙積術和會圓術,為當今的圓面三角學和高階等差級數(shù)求和理論奠定了基礎;他對宜興隕石的詳實記述,也是獨一無二的。
沈括一生最大的功績是他將所見所聞以及自己的研究、實驗和制作都分門別類,一條條完整地記錄下來,編成了《夢溪筆談》《補筆談》《續(xù)筆談》共30卷。這部巨著的內(nèi)容廣博精深,涉及朝章禮儀、科舉官制、武備外交、經(jīng)濟法律、天象歷算、地質地理、物理化學、水利灌溉、生物農(nóng)業(yè)、疾病醫(yī)藥,以及考古、訓詁、文學、音樂、書畫等多門學科和領域。近千年來,這些文獻被歷代科學家、政治家、軍事家和文人學士視若珍寶,并已被英、法、德、意、美、日等國家翻譯出版,流傳于世界各地,成為人類共同的財富。
為紀念這位偉大的科學家,鎮(zhèn)江市在1985年12月修復了夢溪園沈括故居,建設了夢溪廣場和沈括塑像。沈括去世后歸葬杭州祖墓,但墓地已經(jīng)湮沒難尋,因此鎮(zhèn)江夢溪園故居是唯一能夠追蹤他的紀念地。鎮(zhèn)江學者王驤先生晚年用二十多年時間,對《夢溪筆談》進行詳注,《夢溪筆談注》在2011年由江蘇大學出版社出版發(fā)行,這是我們當代人閱讀了解《夢溪筆談》的最佳讀本。
責任編輯:阿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