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時食鰣魚

陳大經(jīng) 攝
□ 王吳軍
世上有一種稱得上絕色的、味道鮮美的美食,那就是鰣魚。
鰣魚鮮美,卻非常難得,出水即死,捕撈的時候又不能傷及它的魚鱗,所以,鰣魚一直是飲饌中的珍品。
吃鰣魚最好的烹調(diào)方法是清蒸,要說起來,清蒸鰣魚這個菜名是頗有歷史淵源的,說是東漢的皇帝劉秀的老同學嚴光用鮮鰣魚清蒸來下酒,連身為皇帝的劉秀也不覺口中生津,饞涎欲滴。后來,清蒸鰣魚的做法在民間流傳,元朝的美食專著《易牙遺意》中就記載了清蒸鰣魚的詳細做法,明清時期,鰣魚成為貢品,清蒸鰣魚是御膳菜之一,做好的鰣魚色白如銀,肉質(zhì)細嫩,口味清鮮,酒味香濃,讓人食之難忘。不過,鰣魚在清蒸之前,不能把魚鱗刮掉,因為鰣魚的魚鱗后面有著特別豐腴的魚脂,這些魚脂很有營養(yǎng),而且,帶著魚鱗的鰣魚在清蒸時,魚鱗呵護著魚脂,魚脂就不會流失,反而會滲入到鰣魚的魚肉里。
在小說《金瓶梅》里,有一道菜叫“鮮蒸鰣魚”,那是西門慶的一道私房菜,西門慶經(jīng)常炫耀這道鮮蒸鰣魚。西門慶在山東陽谷,離鰣魚的生活之地東南沿海非常遙遠,他吃的鰣魚是“冰簍覆魚,冰船運輸”的,非常難得。史料中說,北方人吃鰣魚“其來不易。春將暮,命仆之善臘魚者,攜銀錢及洋糖、椒末、飛鹽上好藏糟等料,舟載至海頭,坐居停主人家,俟?jié)O人一得魚,即去腸留鱗,用洋糖實其腹中,搽之鱗上,隨用藏糟厚鋪甕底,加椒末、飛鹽若干,放入魚;又用糟厚蓋其上,又加椒末、飛鹽若干,積滿甕口,手拳筑實,細泥封固。至家,必掘地窖貯之,恐炎天潰敗也。”瞧瞧,想吃到鰣魚,是要付出繁瑣而且繁重的代價的。再加上西門慶的鮮蒸鰣魚的做法細致,味道鮮美,自然很值得夸耀一番,用來宴請朋友、官員,也顯得很有品位和面子。
要說起來,《金瓶梅》真的是一部奇書,先不說別的,僅僅是它對于吃喝的描寫,就極其精彩,充滿了生活的情趣。《金瓶梅》成書于明朝的隆慶至萬歷年間,書中所描寫的吃喝,是明朝的民間飲食。西門慶不僅喜歡錢和女人,他還喜歡吃喝,而且有很高的要求,十分講究?!督鹌棵贰分袑懙降氖称酚?80多種,實在讓人驚嘆。在《金瓶梅》里,除了鮮蒸鰣魚,西門慶經(jīng)常向別人炫耀一道名叫“紅糟鰣魚”的菜肴?!督鹌棵贰返?4回中說,西門慶送了兩條鰣魚給朋友應伯爵,應伯爵吩咐仆人“余者打成窄窄的塊兒,拿他原舊紅糟兒培著,再攪些香油,安放在一個磁罐內(nèi),留著我一早一晚吃飯兒,或遇有個人客兒來,蒸恁一碟兒上去,也不枉辜負了哥的盛情。”從《金瓶梅》的這段描寫可以看出,這道紅糟鰣魚也是色香味俱全的。
有趣的是,清朝的一個文人在筆記中記載了把鰣魚做成甜食的吃法,名叫“糖蒸鰣魚”。糖蒸鰣魚的做法是鰣魚不切段,不去鱗,加入白糖,吃起來其味道更加豐腴而鮮潔,和別的做法做出來的鰣魚相比,尤覺糖蒸鰣魚的風味不同,清人筆記中說,這道糖蒸鰣魚在當時人人都爭著品嘗。
還有一種鐵烤鰣魚,烤好之后,但見魚鱗片片卷曲而豎立起來,先不說吃,即使看上去就非常養(yǎng)眼,這種鐵烤鰣魚是豬油與魚油上下包夾,吃起來酥脆,烤焦的鰣魚的魚鱗咬起來嘎吱作響,真是牛氣沖天的美味。
北宋大文豪蘇東坡就曾稱贊鰣魚是“南國絕色之佳”,他曾在鎮(zhèn)江焦山吃到鰣魚時,寫了這樣的詩句:“芽姜紫醋灸銀魚,雪碗擎來二尺余,尚有桃花春氣在,此中風味勝鱸魚。”蘇東坡詩中的“銀魚”就是鰣魚,因為鰣魚色白如銀,故稱“銀魚”。
清朝的謝墉在詩中也寫道:“網(wǎng)得西施國色真,詩云南國有佳人。朝潮撲岸鱗浮玉,夜月寒光尾掉銀。長恨黃梅催盛夏,難尋白雪繼陽春,維其時矣文無贅,旨酒端宜式燕賓。”謝墉在詩中說鰣魚的體形極美,如南國的絕色佳人西施,把鰣魚比作了佳人,看來,鰣魚不僅味鮮,而且形美,真的是名副其實的絕色的人間美食了。
責任編輯:阿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