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热这里只有精品18,好逼天天有久久网站,www夜夜操comwww,美女网站视频一区,视频一区二区在线,国产偷亚洲偷欧美偷精品,激情婷婷成人亚洲综合

首頁 芙蓉樓 首頁

練湖:練姓發(fā)源地之一

2022-07-16 17:37 來源:京江晚報

練湖平面圖

練湖平面圖

c107e1cc-7bc5-4861-84c1-6030055c7c8a

陳鑒《練氏義塾衍慶堂記》(局部) 本版圖片均為資料圖片

文/邱隆洪

練姓,在鎮(zhèn)江并不常見,據(jù)統(tǒng)計,全市僅有110多人姓練,意味著大約每26000人中才能見著一個姓練的鎮(zhèn)江人,練姓在鎮(zhèn)江堪稱“熊貓姓氏”。不過就全國范圍而言,練姓卻并不罕見,還是全國四百大姓之一,排名第303位,全國有將近19萬人姓練,其中超過四成分布在廣東。江蘇也是練姓人口分布大省之一,全省有將近1萬人姓練。

練姓在鎮(zhèn)江屬罕見姓氏,但卻與鎮(zhèn)江有著十分深厚的歷史淵源,位于今丹陽境內(nèi)的練湖,歷史上不僅是江南運河的關(guān)鍵性工程之一,在漕運和南北交通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還是許多姓氏家族的發(fā)源地、發(fā)祥地或遷居江南的最早祖居地,練姓即是發(fā)源于練湖的姓氏之一。去年5月,浙江大學藝術(shù)與考古博物館舉辦了一場題為“三吳墨妙:近墨堂藏明代江南書法”的展覽,展出的書畫中有一件《練氏義塾衍慶堂記》,敘述了練氏發(fā)源于練湖并播遷各地的歷程,下面就不妨讓我們來了解一下。

練姓發(fā)源于練湖

《練氏義塾衍慶堂記》的作者是明代名宦陳鑒。陳鑒,明蘇州府長洲(今蘇州)人,字緝熙,自幼刻苦讀書,自學成才,正統(tǒng)十三年(1448)進士,官翰林學士,曾經(jīng)出使朝鮮,還任國子祭酒,成化七年(1471),受前任邢讓會饌錢案牽連下獄,諸生訴至闕下請代,朝廷順應民意,將其放出,免除官職,回歸故里?!毒毷狭x塾衍慶堂記》系陳鑒受同鄉(xiāng)好友練綱之托撰寫的作品。練綱,字從道,宣德十年(1435)舉人,景帝即位時,朝中眾臣為都城要不要遷回應天府(今南京)吵得不可開交,練綱上中興八策,謂言南遷者可立誅,得景帝歡心,授御史,多直言,有名聲,后來在巡按福建時,與按察使楊玨互相攻訐,謫邠州(今陜西彬州)判官,丁憂歸里。練綱居家期間,出資整修家族義塾,并請好友陳鑒撰寫了這篇《練氏義塾衍慶堂記》。

《練氏義塾衍慶堂記》全文1100多字,其中很大一部分篇幅是介紹練氏家族的由來、繁衍和播遷,內(nèi)容來源于練綱的敘述。根據(jù)練綱的敘述,他們這支練氏本姓楊,祖籍為汴之永城(今河南永城),隋末有名復祖者,避亂南渡,居丹陽練湖,以湖為姓,被尊為練姓鼻祖。

練綱在介紹練姓發(fā)源于練湖之后,接著又敘述了他們練姓家族繁衍、播遷的大致過程:

十九世祖練京,仕唐為河南節(jié)度使,封南康郡伯;

十一世祖練亨甫,仕宋為監(jiān)察御史;

練亨甫曾孫練應祥,宋建炎中為直講,南渡遂家臨安(今浙江杭州);

練應祥子練禧,官至廉訪提刑,卜葬睦之建德(今屬浙江);

練禧孫練芳,翰林學士,著有《刑統(tǒng)賦》;

練芳子練有成,元建寧路儒學正;

練有成之孫練貞元,元江浙行省都事,為練綱高祖父;

練貞元子練文達,字士章,以海道萬戶寓于平江(今蘇州),為練綱曾祖。

元朝滅亡后,作為前朝官吏的練貞元,根據(jù)明王朝的政策被遷往數(shù)千里之外的陜右河州(今甘肅臨夏),因為家產(chǎn)富饒,可能是買通了管事者,很快就遷回了富庶的江南,改為遷往蘇州府下轄的長洲縣尹山(今屬蘇州吳中區(qū)),此后繁衍成族。

練姓播遷各地

憑借雄厚的資產(chǎn)和良好的家教,練氏家族在元明興替的過程中實現(xiàn)了華麗轉(zhuǎn)身,練家不僅很快遷回江南,練文達的兒子即練綱的祖父練則成還登上了仕途。練則成,早年名塤,字聲伯,以文學拜左春坊司直郎,充東宮經(jīng)筵講官,負責教授太子,受到明太祖的賞識,升河南道監(jiān)御史。豈料為人所嫉,練則成被調(diào)往偏遠的云南廣西府(今云南省滬西縣)擔任小小的推官,最后還被人下毒而死,年僅三十七歲,時人為之惋惜。

練則成做官后,十分重視族中子弟的教育,特地設立義塾,取名為“會慶堂”,意為子孫聚首一堂之慶,還延請名士為師,割田三十畝作為辦學經(jīng)費,明初學者宋濂作有《長洲練氏義塾記》記載其事。令人唏噓的是,至練綱歸里時,練氏義塾已年久失管,房屋倒塌,斯文掃地,練綱深受震動,于是出資重修義塾,將名字改為“衍慶堂”,意為延續(xù)祖宗慶澤,聘請塾師教育族中子弟,并效仿乃祖割田三十畝作為辦學經(jīng)費。練綱與同鄉(xiāng)名宦陳鑒早有交情,整修義塾后,他請陳鑒撰寫一篇題記,這就是我們今天看到的《練氏義塾衍慶堂記》。

練則成對練氏家族的變遷也多有研究,他曾告訴自己的兒子練思哲(即練綱父親)等人:練氏自隋末南遷以來,播遷多地,散處他郡者眾,如建之甌寧(今屬福建)、處之龍泉(今屬浙江)、松江之華亭(今上海松江區(qū))、南康之臨江(今江西樟樹市一帶),均有同族。練則成的這段敘述也由練綱轉(zhuǎn)述,被陳鑒記載了下來。由此我們得知,這支練氏起源于練湖,曾轉(zhuǎn)遷江南多地,并在福建、浙江、上海、江西多處開枝散葉。不過,作為今天練氏最大聚居地的廣東,練則成并未提及,這倒不是練則成的遺漏或疏忽,而是廣東練氏的確別有所源。

練姓來源再添新說

關(guān)于練姓來源,多以唐代的東何為練姓始祖,筆者翻檢了多種姓氏辭典,均采用這一說法,廣東練氏也多尊練東何為得姓始祖,而不見練湖來源之說。相傳東何世居河內(nèi)縣(今河南沁陽),智勇超群,于唐貞觀時,為總管府錄事參軍,詔與李勣伐高句麗,獻火攻策,焚遼東城有功,貞觀十九年(645)夏歷十月,唐太宗以“精練軍戎”封為岐山侯,賜姓練氏,練姓有副堂聯(lián)“河內(nèi)家聲遠,岐山世澤長”,即來源于此。

其實,姓氏的來源十分復雜,特別是歷史悠久的姓氏,基本上不可能只有一個來源,有的學者甚至將練姓的來源上溯到春秋時期,源自地名,以練墟為氏,練墟,故地在今蘇州相城區(qū)西南。除了練墟,各地還有不少帶“練”字的地名,如安徽有練溪、福建有練鄉(xiāng)、廣東有練江,古時還有練瀆,故地在今蘇州西南,至于這些地名是因練姓得名還是練姓的來源,筆者沒有研究,不敢妄言。《練氏義塾衍慶堂記》關(guān)于練姓來源于練湖的記載,卻是為練氏來源增添了一種新的說法,也意味著以鎮(zhèn)江為尋根祖地的姓氏又多了一個。

再來說說《練氏義塾衍慶堂記》的作者陳鑒,他不僅學問高深,還寫得一手好書法,時人稱贊其書法“行筆圓熟”“勁健奇古”,《練氏義塾衍慶堂記》連同陸深《五十生朝自壽詩二首》、桑悅《秋日詠懷》、徐有貞《太和登祀賦》等合稱“三吳墨妙卷”,最初由晚明文壇盟主王世貞收藏,王世貞為蘇州府太倉州(今蘇州太倉市)人,對于標榜本地書法與書家不遺余力,曾放言“天下書法歸吾吳”。陳鑒平生喜歡收藏古書畫,尤其以收藏褚遂良摹本《蘭亭序》聞名,且日日加以臨習,達到了真假莫辨的地步,其書法藝術(shù)得到王世貞大加推崇,將他的《練氏義塾衍慶堂記》置于“三吳墨妙卷”之首。

“三吳墨妙卷”,王世貞《弇州四部稿》著錄為上、下兩卷,現(xiàn)已被改裝為兩冊,其中《練氏義塾衍慶堂記》所在的上冊原來由香港近墨堂書法研究基金會收藏,現(xiàn)歸香港中文大學博物館,去年系首次在內(nèi)地展出。根據(jù)落款,陳鑒作《練氏義塾衍慶堂記》是在明天順五年(1461),雖然迄今已有500多年,但作品保存相當完好,除極個別字模糊不清外,絕大部分字均清晰可辨,不僅是一件出色的書跡,更是練湖為練姓發(fā)源地之一的極好書證。

責任編輯:阿君

返回首頁
相關(guān)新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