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宸:音樂帶來的可能性

今年江大教職工歌唱大賽朱宸獲季軍 受訪者 提供
記者 竺捷
很多人不了解公共藝術教育中心是啥機構,其實現在是高校的基本配置。朱宸是江蘇大學公共藝術教育中心的老師、京口劇協理事,他本人也是江大畢業(yè)的,不過本科和研究生學的都是車輛工程專業(yè)。
朱宸從小到大學習成績都不錯,屬于標準的鄰家孩子。這種學習能力也體現在了音樂上,上幼兒園時接觸到電子琴,結果一年后老師就讓他學鋼琴,這樣一直學到小學四年級,他便過了鋼琴八級。當年在紅旗小學,朱宸還是學校銅管樂隊成員,那時銅管樂隊主要負責升旗、歡迎儀式和演出??忌鲜℃?zhèn)江一中后,學業(yè)開始緊張起來,朱宸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學習上,最后考入江大。
來到江大后,小朱的音樂愛好有了放飛的空間。他第一時間加入學校“律動和弦”吉他社,但很快發(fā)現學習的東西不能滿足他的胃口,于是找到“水星樂器”的錢老師,跟他學習吉他演奏技巧。小朱主要學民謠吉他,也就是自彈自唱的那種,這對于自小跟樂器打交道的他來說是一個質的突破,即從樂器過渡到了人聲的追求。2015年,小朱參加了江大歌唱比賽,因為是第一次參賽,舞臺經驗不足,但也進入了決賽,最終名列第七。
借著這股勢頭,小朱找到一位志同道合的朋友,兩人組建了校園歌唱組合,名叫“好爸爸樂隊”,是不是聽起來有點耳熟?當年國內有一個“好妹妹樂隊”的民謠組合,估計創(chuàng)意來自那里。這之后,有一件事對小朱幫助蠻大,那時他有一個朋友在西津渡一家音樂餐廳駐唱,過年要回家,于是小朱替他“頂班”。誰知這一頂就是一年多時間,一把吉他加民謠曲風,落拓不羈唱大眾情懷,倒也得到了老板和觀眾的認可。
2018年小朱已讀研了,他又參加了一次江大歌唱比賽,本科選10人,研究生選4人,小朱如愿地來到了14人決賽,最后他選了一首頗具中國風的歌曲《君是山》,這里面帶點戲腔,唱起來蕩氣回腸,終于力拔頭籌。小朱認為這次獲獎帶有一定的偶然性,因為決賽選手們其實唱得都不錯,相比而言他的舞臺經驗更豐富些,那可能還要歸功于在音樂餐廳的經歷。當然,選歌和準備也花了心思,演唱比賽從海選到決賽至少要準備3首歌,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可能更多的是靠平常積累,絕不是臨時抱佛腳那么簡單。
從中能看到小朱做事情的考究之處和未雨綢繆,前者是他一貫的作風,后者更多來自于經驗和教訓。讓小朱沒想到的是,因為演唱比賽中的出色表現,畢業(yè)留校后被分配去了學校美育工作的部門。他名義上是行政管理人員,實際上擔負著學校八大學生藝術團“全能管家”的職責,這八大藝術團分別是絲竹樂團、弦樂團、舞蹈團、合唱團、話劇團、戲曲社、禮儀隊和主持人梯隊。雖然八個團隊有各自藝術指導老師,但仍有很多事情需要學校層面與外面對接。
比如江大大學生合唱團參加比賽,不僅需要與作曲老師溝通參賽曲目,也需要與指導老師商討訓練內容及計劃。再比如,合唱團服裝一般在賽前兩個月就要準備了,指導老師和小朱一起討論方案,這回他們在女子服飾上頗具特色,黑底長裙配紅色蝴蝶結配飾,讓人眼前一亮。最終合唱團在江蘇省第六屆大學生藝術展演中憑借《長歌行》獲特等獎,這次展演江大共獲27個獎項,包括優(yōu)秀組織獎,這里面應該有小朱及同事的不少心血吧!從小朱宸就被灌輸愛好不能當飯吃的道理,于是他讀到了碩士,但音樂幫他找到了更真實的自己。回想歲月,音樂不只是調味劑,還帶給他更多的可能性。
責任編輯:阿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