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米之鄉(xiāng)說練湖

練湖捕魚雕塑
文/圖 周竹生
“菰蒲菱芡之多,龜魚鱉蜃之生”,丹陽練湖面積廣大,水草豐茂,湖水澄澈,物產豐富。
昔日的練湖方圓數十里,魚肥荷香,葦草茂密,野禽棲息。水上有野禽,水面有菱藕,水下有魚蝦,水濱有稻米。魚米之鄉(xiāng)的練湖,“日出斗金”,以其豐富的物產養(yǎng)育了一方人民,長期以來不僅是丹陽百姓賞景的天堂,也是他們的食堂。
練湖湖內有各種魚、蝦數十種,水生植物數十種,水禽等鳥類達二、三十種,是個名副其實的自然博物館。
練湖中有鳊魚、白鰱、草魚、鯽魚、黑魚、鱖魚、鲇魚、鱔魚、甲魚、白鰣魚、河豚等;有青蝦、河蝦;有河蚌、螺螄、田螺;有螃蟹、蟛蜞;有麻鴨、家鵝、野鴨、水老鴉、大雁、鷺鷥;有荸薺、荷藕、菱角、茨菰、茭白、芡實、莼菜、水芹等。
練湖有三白,指的是“銀魚、白鰣魚和玉爪蟹”。據老練湖人介紹,銀魚被稱為“面條魚”或“面杖魚”,“長不過三寸,色明瑩如銀”。白鰣魚體形扁長,通體白色,遍體細鱗,肉質鮮美。白鰣魚四時皆有,唯夏季肥美多產。因其品相好看,品質優(yōu)良,方能上得了酒席臺面,是丹陽本地宴席和農家招待貴客的上品魚。“玉爪蟹”其名也美,其味也鮮。一只只健壯飽滿碩大的螃蟹,背部呈墨綠色,肚臍色白凸出,與別地的螃蟹不同之處是白色的腳爪,色似白玉,俗稱 “玉爪蟹。” “玉爪蟹”煮熟之后膏滿脂紅,肉白似玉,是蟹中珍品。現在的陽澄湖大閘蟹金貴無比,名揚天下,其實在上個世紀,老上海人就是青睞丹陽練湖的“玉爪蟹”。一大杯丹陽封缸酒,一淺碟鎮(zhèn)江老陳醋,一小盆生姜絲,一小籠蒸熟的熱氣騰騰的 “玉爪蟹”,上海人能吃上半天。金風送爽,蟹肥菊黃的時節(jié),一籠一籠的“玉爪蟹”通過滬寧鐵路運到上海,成為上海人餐桌上的美味佳肴。不僅僅是上海人對練湖的“玉爪蟹”情有獨鐘,就是丹陽本地人也對當年的“玉爪蟹”念念不忘。
練湖有三寶,指的是“螺螄、河蚌、青蝦”。練湖由于湖面寬廣,水質潔凈,湖中浮游生物餌料豐富,發(fā)水季節(jié)上游鎮(zhèn)江、丹徒山區(qū)山洪下泄,帶來的礦物質和有機質較多,所以練湖的螺螄、河蚌、青蝦特別多。螺螄個頭大、產量高、品相好,很干凈,市場上識貨的人一眼就能認出來。勤快的人,拎一只籃子,個把時辰,兩三丈湖堤內,就可以撈到滿滿一籃的螺螄,提到西門街上,就可以換來買鹽打醬油的零花錢。河蚌塊頭大,在練湖湖頭,就有人摸到了河蚌精。小一點的有17斤,大一點的有27斤重,足足有洗腳盆那么大。青蝦全身透明,生長快,個體大,繁殖快,生命力強,肉質細嫩鮮美,營養(yǎng)豐富。難怪有的老百姓不無風趣地說,百姓的日子苦又苦,好在練湖的岸堤長又長,勤快的人兒起早摸黑捉魚摸蝦,好歹有個零花錢。
練湖有八鮮,說的是茭白、蓮藕、芡實、茨菰、荸薺、水芹、菱角、莼菜八種水生植物。練湖是一個受季節(jié)性影響和具有調蓄功能的淺湖,湖淺、灘多,是水生作物的良好生長場所。練湖湖堤植蘆,以防洪水沖刷掏空堤岸。每當春夏,蘆葦長勢茂密,形成翠色屏障。漲水季節(jié),穿蘆破浪流注。湖灘上蘆葦蕩里成片的葦草,夏天一片綠油油,秋天蘆葦花開,春夏蘆荻護堤,晚秋風冷霜飛。蘆花盡白,湖民刈荻作薪。半岸斜陽,一肩涼雪,風景獨妙。刈荻芳汀被譽為練湖二十四景中的一大美景。有人曾經作詞表述道:風緊冷颼颼,商律悲秋。蘆花飛雪滿汀洲。歲月無情摧物老,白了人頭碕畔夕陽留,戲問沙鷗。當年窮士在中不。蕭瑟一肩橫曲岸,擔盡閑愁。
更重要的是,蘆葦稈給老百姓提供了取之不竭的生活資料。蘆葦稈可以作為柴草,也可以編織草席、蒲包、掃把。夏天練湖湖面,接天蓮葉,荷香陣陣,花開朵朵,蓮蓬搖曳。秋天荷藕滿地,即使到了冬天,萬物凋零,那沁滿荷香的荷葉被人們當作醬、熟肉的包裝,進入了千家萬戶,是我們現在都久久不忘的最環(huán)保的食品包裝。練湖的茭白又白又嫩又香,種植多的年景有五六百畝。練湖的茨菰、荸薺可以作為食物,三年困難時期,食物匱乏,老百姓忍饑挨餓,紛紛涌入練湖,到蘆葦灘里撿拾野鴨、野雞蛋,在湖里摸魚捉蝦,在湖灘上挖地三尺,尋找野荸薺。就是依賴這些現在看來不起眼的物產,不知救了多少人的性命。湖岸上的山芋、南瓜、木李、烏豇豆、柿子、桃子,曾經是練湖尋常不過的農副產品。
練湖的水滋潤養(yǎng)育了丹陽人民,物產豐饒的練湖曾經是百姓天然的食物倉庫。
責任編輯:阿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