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南山“北水”邊

文/圖 劉玉寶
生活在小城的人,早晨起來森林里遛個彎,碧水潭邊散個步,亭榭中觀野鳥在水面上撲打出一串水花,身邊再飄過下里巴人的小曲兒,自然也就心曠神怡,妙不可言了。
星期天,順著黃鶴山路南行一直走就到了南山牌坊,走近牌坊,每次我都會回頭望一眼那上面的對聯(lián)“南村煙樹重重出,北郭春潮渺渺流”??刹皇锹?,尤其是春天里,那些挨過了一整個冬天的雜樹,就如素描一般出現(xiàn)在眼前,漸漸朦朧起來。畢竟是江南,半山里淡抹云煙,山腳下依舊蔥蔥蘢蘢綠意盎然。眼前是文苑,劉勰的《文心雕龍》誰人不知、哪個不曉?只一句“物色之動,心亦搖焉”就讓人身心向往。
文苑去過多次,未必每次都要去;就是前方的竹林寺、招隱寺也不能留住我的腳步,但有一處景點卻讓我一去再去,幾乎成了南山北入口的招牌。
順著通往招隱寺門前的路快下坡的地方,右手邊有條岔路,路面由凹凸不平的石塊鋪成,到了雨天,路面倒映天光就會散發(fā)著珍珠般的斑駁光影。再行十數(shù)步,眼前頓時豁然開朗,水榭當前,山色湖光盡收眼底。眼前便是珍珠湖,有小島靜臥湖心,悠游野鴨與飛鳥相顧左右,將靜謐沉到了湖底,又嵌上心頭。右手淺塘、曲徑旁,高高低低錯落著的些許精舍、雅閣,歇在山的臂彎里,三五游人出入其間,如桃源之境。
遠方,霽色初上,天空已然透出藍來,雨洗過的市區(qū)高樓隔著黃鶴山透著清朗。漫步在綠蔭步道,深吸一口山林純凈的空氣,人也跟著爽朗起來。此時,一陣音樂從湖畔縹縹緲緲傳了過來,天籟一般將人吸引。許多游人不約而同尋覓來處,是五六個音樂愛好者,齊聚樹蔭一方磐石旁,打頭的竟然是同事老楊。老楊退休多年,業(yè)余時間聚集同好,自組樂隊,常來南山。他說只要到了這邊,感覺自己就是神仙。
抬頭,青巒錯落,鳥外亭綽約在天際。再往里走就上山了,一上山半天是不夠的。我決定穿過右邊的林蔭小徑,去山坳里的湖邊看看,往日里就數(shù)那里熱鬧。林隙間,一株粉色的杜鵑懶洋洋地從一塊山石后伸出腰來,那種孤寂,難道是花仙子下凡?春深時,杜鵑花開滿南山,將南山打扮得跟出浴的貴妃似的,煞是動人。
這時,一個孩子蹦蹦跳跳就從我身邊撞了過去?;剡^神來,人已經(jīng)來到了一座拱橋上。橋下,大人孩子在石壩上跳來跳去,有的忙著拍照,有的自顧自欣賞眼前景,也有的在用網(wǎng)兜撈魚或者蝌蚪,歡聲笑語此起彼伏,讓人說不出這究竟是境中人還是境中景。湖中也有小島,為綠蔭籠罩。水邊蒹葭垂柳倒映,畫一般美也罷了,偏偏有兩只小野鴨也童心泛濫,在湖面一會兒潛出漣漪,一會兒犁出波浪,陶醉得不行!
對面山坡上,平時牽風箏的,扎帳篷的早就人聲鼎沸,尤其是雪天,滑雪、打雪仗的場景更是讓人流連;畢竟是江南,也不知多少年一遇,當真樂不思蜀。隔湖相望,我必定駐足拍幾張留影。那種打破南山寧靜的活潑,仿佛湖心投進的一顆石子,驚起漣漪偏就長留心底。
繞過楓林,步上石橋,橋下流水像一面未磨之鏡,倒也別有一番情趣。過了石橋,就是海棠的家園了?;▍怖?,姑娘們的臉是紅撲撲、嬌嫩嫩、水靈靈,就連大小伙子也都個個透著精神。難怪蘇東坡 “只恐夜深花睡去”了,只是不曉他在鎮(zhèn)江時有沒有這些海棠,可曾在海棠花下醉過?
如今,花鳥市場就在隔壁,那里的各種花兒鳥兒不僅扮靚了這個城市,也讓整座城徜徉在幸福生活中。很快,這里就有桃花、海棠花、梨花競相開放的情景了,那是一種怎樣的浪漫啊!身在這樣的城市山林,焉得不在夢里笑醒?
游興未盡,我還想繼續(xù)往前看看。穿過“大愛鎮(zhèn)江”石牌坊,循著小火車的路徑,前頭有一條上山的路,路的半道上有殘月湖,那里常年是游泳愛好者的樂園。湖水靜謐而又清澈,從“日月潭”小漁村石碑那邊進去,可以從高處俯瞰整個湖面,左面山勢險峻,右岸叢莽蒼蒼。雖說這里不過是被遺棄的宕口,但也野趣十足。尤其是小漁村山洞后面的日月潭,據(jù)說日光和月光照射下來的時候,自是別有一番洞天,可惜未曾一見,單是那名字也足以讓人心馳神往。
離開日月潭,再往上走就是高崇寺了。那里最美當在深秋,不去也罷。況且,也是興盡而返何必見戴?南山“北水”,此行不虛。
責任編輯:阿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