雩山帝陵劉皇墓

劉皇墓遠(yuǎn)景(西北向東南)

劉皇墓近景(西北向東南)


《光緒丹徒縣志》 圖:許家根 提供
文/許家根
《光緒丹徒縣志》卷一“建置沿革敘”云:“秦始皇三十七年,改谷陽為丹徒,屬會稽郡。《地理志》言:秦時望氣者云:‘其地有天子氣。’始皇使赭衣徒三千人(一作‘二千’)鑿坑,敗其勢,故更名丹徒。”鎮(zhèn)江皇之氣運(yùn),皆由地脈而興。劉裕南朝宋稱帝,鎮(zhèn)江雩山有了第一座帝陵劉皇墓。
興甯陵、熙甯陵
盡管志書傳云秦始皇破鎮(zhèn)江“王氣”,鎮(zhèn)江還是走出了第一位皇帝劉裕。他的父母去世后,追尊父親劉翹為孝皇帝,葬鎮(zhèn)江雩山,鎮(zhèn)江有了第一座帝陵,曰興甯陵。文帝母親墓葬,曰熙甯陵。
《嘉定鎮(zhèn)江志》卷十一“陵墓”記載:宋興甯陵,在縣東南三十五里,武帝追尊曰“孝皇帝”,諱翹。初仕郡為功曹。(《元和郡縣圖志》)《孝穆趙皇后本傳》:高祖之母,葬丹徒縣東鄉(xiāng)諫壁里雩山,陵曰興甯。
孝懿蕭皇后陵。《孝懿蕭皇后本傳》:孝皇帝之繼室,亦葬丹徒興甯陵。崩時年八十一。遺令曰:“孝皇背世五十余年,古不祔葬,且漢世帝后陵皆異處。今可于營(塋)域之內(nèi),別為一壙。孝皇陵墳本用素門之禮,與王者制度奢儉不同。婦人禮有所從,可一遵往式。”乃開別壙,與興甯陵合墳。初,高祖微時,貧約過甚。孝皇之殂,葬禮多闕。高祖遺旨:太后百歲后不須祔葬。至是,故稱后遺令施行。
胡婕妤陵,《胡婕妤本傳》:文帝之母,葬丹徒,陵曰熙甯。滎陽、廬陵、衡陽三王墓,并在域東。
以上是說興甯陵在丹徒縣東南三十五里諫壁之雩山?!豆饩w丹徒縣志》卷二·山敘:“雩山,在城東三十里,見《南史》。上有昭應(yīng)廟,俗稱東雩山,以別于汝山也,或傳宋武帝祖陵在焉。”雩山,又名候山?!毒┛谏剿尽酚浽唬忽?ldquo;或云即候山陵,是宋武考妣所合葬。”《宋書·趙皇后傳》:“晉哀帝興寧元年(363),葬晉陵丹徒縣東鄉(xiāng)誎(作:諫、練)壁里雩山。”又《南史·宋趙皇后傳》:“葬丹徒縣東鄉(xiāng)諫壁里雩山。”宋武帝父親孝皇帝所葬,孝穆趙皇后、孝懿蕭皇后亦葬此。
雩山上有劉皇墓,為劉宋之祖陵,因此,也被世人稱為宋陵山。傳曰劉皇墓是一“龍穴”,演繹了劉裕“真命天子”的故事。
墓葬與“真命天子”
劉裕之所以能夠代晉稱帝,建立南朝宋,相傳與他“真命天子”帝王氣運(yùn)有關(guān)。史志傳曰秦始皇第五次東巡,曰曲阿、丹徒間有天子氣。劉裕父親墓葬丹徒雩山,《南史·本紀(jì)》卷一記載:丹徒當(dāng)時有一位叫孔恭的人,“妙善占墓,帝嘗與經(jīng)墓,欺之曰:‘此墓何如?’孔恭曰:‘非常地也。’帝由是益自負(fù)。行止時見二小龍附翼,樵漁山澤,同侶或亦睹焉。及貴,龍形更大。”埋葬父親的地方居然是個龍穴,劉裕暗喜。“真命天子”的祥瑞之兆,史志記載層疊不窮。
晉哀帝興寧元年三月壬寅夜,劉裕母親趙安宗生下劉裕。歷史上有這么一個說法,即凡為帝王者,生時必有祥瑞之征。劉裕出生當(dāng)夜,神光照室盡明,清晨甘露降于墓樹。《南史·本紀(jì)》曰:“武帝居丹徒,始生之夜,有神光照室,其夕甘露降于墓樹。”劉裕長大成人,雄杰有大度,身長七尺六寸,風(fēng)骨奇?zhèn)ァ?/p>
《光緒丹徒縣志》“南朝宋系敘”有這么一段記載:劉裕少時,誕節(jié)嗜酒。自京都還,息于逆旅,嫗曰:“室內(nèi)有酒,自入取之。”劉裕入室,飲于盎側(cè),醉臥地。時司徒王謐有門生居在丹徒,還家,亦至此逆旅。嫗曰:“劉郎在室內(nèi),可入共飲酒。”此門生入室,驚出,謂嫗曰:“室內(nèi)那得此異物?”嫗遽入見之,見帝已覺矣。嫗密問:“向何所見?”門生曰:“見有一物,五采,如蛟龍,非劉郎。”
劉裕的祥瑞之征還不止此,他在鶴林寺黃鶴山下種地,常有黃鶴隨之飛舞。有一次他大概種地種累了,就在鶴林寺(晉時叫古竹林寺)講堂前睡著了,居然在身上現(xiàn)出五色龍紋來,和尚看到都嚇壞了。等劉裕醒了,和尚悄悄告訴他。劉裕聽了心中暗喜,但恐漏泄而招來殺身之禍,裝作正色告誡和尚“上人無妄言”。
鶴林寺外西北角上有一口井,據(jù)傳,這口井任何大旱之年都不會干涸。這口井就是人們傳說的“寄奴泉”。當(dāng)時,劉裕在黃鶴山下種田時,鑿此泉用來灌溉農(nóng)田,這泉后來就名為“寄奴泉”。據(jù)說這泉里曾有過一只白色的烏龜,有人認(rèn)為這白龜是龍種,劉裕后來能夠身穿龍袍與這白龜大約也不無關(guān)系。
有一次,劉裕在江邊荻新洲上砍柴,見一大蛇長數(shù)丈,劉裕以箭將蛇射傷。第二天再到荻新洲上柴叢中,聞有杵臼聲,有童子數(shù)人皆青衣,于榛中搗藥。劉裕問其故,童子答曰:“我王為劉寄奴所射,合藥敷之。”劉裕問:“王既是神,何不殺他呢?”童子說:“寄奴王者,不死,不可殺,”于是,劉裕叱之,童子皆散。劉裕得到那些童子所榛之藥,在后來的歷次戰(zhàn)斗中,以此藥敷金創(chuàng)極有效。
東莞郡功曹臧俊有個女兒叫臧愛親,臧俊看劉裕相貌宏偉,日后必成大器,就把女兒嫁給了劉裕?,樼鹜跏系耐踔k對劉裕深深敬佩。當(dāng)時劉裕賭錢輸給士族刁逵幾萬錢,由于劉裕素貧無力償還,被刁逵抓住。那時,東晉是世家門閥政權(quán),落在士族手中,性命肯定不保。這時,王謐不僅替他還了錢,還對他說,你這么大的本事,大丈夫就應(yīng)該投軍建功立業(yè)。
劉裕從軍,由于人高馬大,且有本事,得到了東晉時期將領(lǐng)冀州刺史、冠軍將軍孫無終賞識,提拔他為親兵,在身邊做了司馬,又推薦劉裕到劉牢之麾下當(dāng)了參軍。劉裕由于不斷得到他人幫助,以及個人英勇善戰(zhàn),一步步步入“九五之尊”。
劉裕的節(jié)儉品德
劉裕,字德輿,小字寄奴,彭城縣綏輿里人,漢楚元王交之二十一世孫,故漢室苗裔。晉氏東遷,劉氏移居晉陵丹徒之京口里。祖父劉靖,晉東安太守。父親劉翹,字顯宗,任郡功曹。
興寧元年三月壬寅夜,劉裕母親因分娩他時得病,在晉陵郡丹徒縣的官舍去世,死時年僅二十一歲。劉裕母親趙安宗去世后,劉裕寄養(yǎng)于舅家,于是就改名為“寄奴”。劉裕少時父親亦去世,留下繼母蕭文壽孤兒寡母四人,家里窮困潦倒,劉裕連埋葬他父親的錢都沒有,悄悄的背到山中埋了。家境貧寒,劉裕以種地、打柴、捕魚和做小商販為生,培養(yǎng)了勤儉樸素的品質(zhì)。劉裕故宅在城內(nèi)壽丘山(現(xiàn)江蘇大學(xué)分校區(qū)),他做了皇帝后,不修宮殿,故宅改為“丹徒宮”。
劉裕不改昔日勤儉之風(fēng),《南史·本紀(jì)》記載:“帝微時,躬耕于丹徒。及受命,耨耜之具,頗有存者,皆命藏之,以留于后。及孝武大明中,壞上所居陰室,于其處起玉燭殿。與群臣觀之,床頭有土障,壁上掛葛燈籠麻繩拂,侍中袁顗盛稱上儉素之德。”
劉裕儉樸,建造興甯陵也秉承漢室傳統(tǒng)和節(jié)儉美德,興甯陵建造很平常。由此,也給當(dāng)今考古興甯陵增加了難度。孝穆趙皇后,晉升平四年嬪于孝皇帝,以產(chǎn)武帝,殂于丹徒官舍,葬晉陵丹徒縣東鄉(xiāng)諫壁里雩山。宋初追崇號謚,陵曰興甯。按此,則孝皇帝在時,后已先葬此處。孝懿蕭皇后,孝皇帝繼室,武帝登基,尊曰皇太后,崩年八十一歲。《孝懿蕭皇后本傳》記載,遺令:太后百歲后,以“漢世帝后陵皆異處”,不須祔葬,可于塋域之內(nèi)別為一壙,與興甯陵合墳。禮有所從,一遵往式。
帝陵劉王墓,位于京口區(qū)諫壁街道月湖社區(qū)張家蕩村東。東北為雩山,西距諫辛公路約300米。墓整體呈饅頭狀,平面呈圓形,直徑約30米,高約三米,保存較為完好。由于平整土地,墩腳普遍被挖去一段。
興甯陵是南朝劉宋開國皇帝劉裕父母的陵墓,距今1600余年,當(dāng)?shù)乩习傩辗Q劉王墓。張家蕩張姓人家,是劉王墓的守墓人。雩山西高皇廟,為劉宋陵墓之遺跡。同治六年(1867),里人王竹溪重修。
劉宋作為南朝的起始,是中國歷史上一段重要時期。宋武帝劉裕生于鎮(zhèn)江,發(fā)跡于北府兵,是鎮(zhèn)江歷史上的一位杰出人物。帝陵劉皇墓為研究南朝鎮(zhèn)江地方史及喪葬風(fēng)俗提供了重要資料。
責(zé)任編輯:阿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