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鎮(zhèn)江城鄉(xiāng)的烈士王敖毅

新四軍烈士塑像
文/圖 沈伯素
新四軍英雄王敖毅,早在1948年就犧牲了。但是,我卻總覺得他還活著,并且經(jīng)常能同他相遇。因為我走到哪里都能見到他的身影,在丹徒一個陵園,我讀到一則烈士說明:“王敖毅(1922-1948),原名貢孝兆、貢敖毅,乳名毛毛,1938年6月加入新四軍……”在丹陽一個陵園,我也讀到一則碑文:“貢敖毅,又名王敖毅,丹陽延陵人……在馬甲村被捕……”更在來往丹徒上黨鎮(zhèn)時,總有一個敖毅村的名字在眼里閃現(xiàn)。這令我感到:敖毅,是一位活在鎮(zhèn)江城鄉(xiāng)的烈士。
密切地接觸到王敖毅,是見他活在汪大銘的書中。汪大銘是從上海投入茅山抗日根據(jù)地的知識分子,因英勇戰(zhàn)斗成為新四軍骨干,他一邊戰(zhàn)斗一邊寫日記。我讀他當年寫成、已經(jīng)正式出版的《汪大銘日記》時,脈搏總是隨著書中的情節(jié)起伏而激烈跳動。書中濃墨寫到了王敖毅:日寇投降后,新四軍主力渡江北撤,王敖毅奉命堅持原地斗爭,任鎮(zhèn)丹三區(qū)副區(qū)長。國民黨回到江南,對我茅山抗日根據(jù)地人民窮兇極惡地加緊進行迫害和壓榨,王敖毅領(lǐng)導(dǎo)群眾和他們作斗爭,成果顯著。敵人出榜懸賞大米一百擔捉他,僅報個信就獎二十萬元。在得到叛徒報信后,敵人于1948年3月3 日清晨,突然包圍了丹陽馬甲村,要村民交出王敖毅。那天,敖毅和其他兩位同志雖然確實隱蔽在村里,但當場卻沒有一人肯說出來。敵人在村里折騰半天,一無所獲。他們滅絕人性,宣稱要放火燒掉全村房屋,把王敖毅燒死在村里。敖毅突然從隱蔽的屋子沖出,大聲說:“我就是王敖毅,有種的上來!”他一面向敵人開槍,掩護同伴撤退,一面向村外飛奔。在打死敵人哨兵時已沖到村外,敵人的四五挺機槍全部轉(zhuǎn)向村外的敖毅猛掃,一顆罪惡的子彈射中了他的左大腿,殷紅的鮮血噴涌而出。
作為王敖毅上級的汪大銘,曾任中共茅山地委副書記。他的書里充滿了對王敖毅犧牲的悲痛。他簡要回憶了當年的毛毛的一生。特別提到“在茅山工作過的同志,很多人都認得毛毛。因為他是地委的通訊員,以后當區(qū)長,才取了一個名字叫王敖毅。他有一副很好的嗓子,唱得最出色的是《丈夫去當兵》這首抗日民歌。”
《丈夫去當兵》這首歌我也曾經(jīng)會唱:“丈夫去當兵,老婆叫一聲:毛兒的爹你等等我,為妻的將你送一程。你去投軍打日本,心高膽大好光榮;男兒本該為國死,莫念妻子小嬌身!”哦,毛毛愛唱這首歌,他是時刻表示自己參加新四軍的本意“男兒本該為國死”。難怪他為革命視死如歸!
是的,王敖毅正是一位對敵斗爭十分堅決,又勇敢機智,不怕犧牲的好同志。他的勇敢機智,用一件事即可充分說明;1943年,在反日偽軍“掃蕩”最為殘酷的斗爭中,一次,他和汪大銘、張仲英(丹陽縣委書記)三人住在九里附近的一個小村里,陷進了日寇的包圍圈,三人隱蔽在一個河灣里。在距河岸100來米的一條大路上,敵人來回搜索,河對面稍遠處也有敵人用望遠鏡瞭望偵察,稍有懷疑即鳴槍,并進而向前包圍。形勢非常危急。這時,一直一言不發(fā)的毛毛忽然像下命令似的對兩位首長說:“你們在原地隱蔽不動,我到河邊去,如果敵人下來,我開槍阻擊,吸引敵人,你們沿河邊分開轉(zhuǎn)移。如果三人都在一起,危險性太大。”說完,他大搖大擺走上河堤挖起野菜來了。頓時,好幾個敵人的望遠鏡對準了他。毛毛一面挖野菜,一面不驚不慌地捉蟋蟀。他的行動迷惑了敵人,使敵人失望地走開了,三人也轉(zhuǎn)危為安。
王敖毅的故事,當?shù)厝讼鄠鳛榭欤拿曉阪?zhèn)江城鄉(xiāng)久久飛揚。他的英雄事跡真實而生動,展現(xiàn)了人類歷史中最感人的一面,也深深感動了筆者。一次,筆者來到丹陽馬甲村,提起王敖毅,村里一位知情者——已經(jīng)94歲的馬老太對我說:“那天反動派突然來了幾十人,把村子團團圍住,還架了機槍,真嚇人?。⊥醢揭闶俏覀兊膮^(qū)長,幾個人就住在我家前邊那座房子里,我們沒人會告訴他們!”
我對村民提起為何馬甲村沒有改名為敖毅村的問題,一位91歲的馬老漢對我解釋:“王敖毅是在我村村外負的傷,倒在村外野地里。敵人前去捉他,他拒捕;敵人拖他,他就地抱住小樹不放;拖離了小樹,他又攥住野草不放。敵人沒法,將他綁在門板上抬著朝白兔方向走。因為流血過多,又不肯讓敵人醫(yī)治,抬到遠離馬甲的陶巷時,便痛苦地犧牲了。”這樣,陶巷就有了“敖毅”這個名字。
今天,敖毅村為以烈士命名而自豪,激發(fā)著村人勇往直前,振興鄉(xiāng)土。敖毅這個名字既永垂青史,也活在鎮(zhèn)江城鄉(xiāng)人民心中!
責任編輯:阿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