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热这里只有精品18,好逼天天有久久网站,www夜夜操comwww,美女网站视频一区,视频一区二区在线,国产偷亚洲偷欧美偷精品,激情婷婷成人亚洲综合

首頁 芙蓉樓 首頁

元代丹徒縣教諭朱天珍

2023-06-08 16:26

丹徒縣學圖

丹徒縣學圖

《乾隆鎮(zhèn)江府志》記載

《乾隆鎮(zhèn)江府志》記載

《丹陽縣志》記載

《丹陽縣志》記載

《光緒丹徒縣志》記載 圖:王鐵牛 提供

《光緒丹徒縣志》記載 圖:王鐵牛 提供

朱天珍像

朱天珍像

文/王鐵牛

在《至順鎮(zhèn)江志》《乾隆鎮(zhèn)江府志》《光緒丹徒縣志》《光緒丹陽縣志》里都記載了朱天珍這個人。所不同的是,《至順鎮(zhèn)江志》《乾隆鎮(zhèn)江府志》將朱天珍作為“教授”記載,《光緒丹徒縣志》將朱天珍作為“教諭、訓導”記載在“學校”卷。而《光緒丹陽縣志》將朱天珍作為元代延祐年間的鄉(xiāng)貢人物記載。由此,我們從1923年編修的曾港雝肅堂《紫陽朱氏家譜》里,知道了朱天珍曾任丹徒縣教諭,對丹徒縣學的恢復重建,作出了一定貢獻。

年少便有鴻鵠志

咸淳七年(1272)三月初一,在婺源縣的朱然家里,一家人正忙碌著。正午,一個小男孩呱呱落地,全家人高興得不得了,朱家又多了一丁。他就是50年后到丹徒做教諭、定居鎮(zhèn)江東鄉(xiāng)前巷(曾港)的朱熹第七代孫朱天珍。

朱天珍,行柏一,字寶德,號麓庵。朱天珍的父親朱然,母親劉氏,夫妻兩人為生下來的兒子取名,動了一番腦筋,這是上天賜予他們一個奇珍異寶的兒子,故取名“朱天珍”。

朱天珍七歲上私塾,先識“方塊字”,識至千字左右后,開始讀《三字經(jīng)》《百家姓》《千字文》。朱天珍從小聰明伶俐,對先生教讀的“四書”熟讀背誦,聽懂先生的逐句講解。朱天珍興趣廣泛,還認真習字,從描紅開始,寫映本,進而臨帖。在粗解字義后,先生教以作對,為做詩打基礎。“四書”讀完后,即讀“五經(jīng)”,兼讀古文。

朱天珍年輕時,曾到江西廬山五老峰下的白鹿洞書院游學。山麓下廣植花木,建有亭、臺、樓、閣,旁有寺庵。他看到前輩朱熹在書院講學和辯論的地方,感慨頗多,立志要傳承前輩朱熹的理學,于是自號“麓庵”。

婺源地區(qū)深厚的文化浸潤著朱天珍,他“為人樸茂端方、英姿睿質(zhì),一時之人無不欽仰”。朱天珍生于儒學世家,祖輩先哲的言傳身教助其精神氣質(zhì)和文化追求的形成。他“席累世之簪纓、然而常懷不足。抱冠群之學術、虛然不自有余”。

1313年,元仁宗下詔恢復科舉。延祐元年(1314),元朝開始科舉考試,史稱“延祐科舉”。1315年第一次開科取士,以后三年一次,直到元亡。在延祐科舉詔書上對應試者的要求是:年及二十五以上,鄉(xiāng)黨稱其孝悌,朋友服其信義,經(jīng)明行修之士。用現(xiàn)在的話說,就是要具有“德才兼?zhèn)?rdquo;者方可以參加考試。

元朝延祐六年(1319),朱天珍通過考試,成為鄉(xiāng)貢人士。經(jīng)國子監(jiān)推薦,任丹徒縣學正(家譜里記載為學正,《乾隆鎮(zhèn)江府志》記載為教授,《光緒丹徒縣志》記載為教諭、訓導)。

47歲的朱天珍,從徽州婺源(現(xiàn)江西境內(nèi))家鄉(xiāng)出發(fā)。正當春暖花開時,置身于萬畝梯田中,朱天珍看到黃燦燦的油菜花與遠山、近水、粉墻、黛瓦相映成趣,構成一幅天人合一的畫卷。朱天珍因為長久離家緊張的心情得到釋放,他渴望為民辦事的愿望能早日實現(xiàn)。繼續(xù)往前走,朱天珍看到徽州婺源境內(nèi)山巒重疊,驚險壯觀,溪澗縱橫,頓時有一股浩然之氣充斥心中。想起那些山水名勝中的杰出人物,覺得心胸開闊,眼界高明遠大起來,朱天珍立下了要“繼先人之業(yè),開后人之統(tǒng)”的宏愿。

力排眾議建縣學

時任丹徒達魯花赤(主管一方的治政者)伊迪不花(衛(wèi)烏爾人,延祐五年任)對朱天珍說:“你的前任是本地人華文煥。華文煥原來都是住在家里,辦公到縣衙。實在對不起,現(xiàn)在你剛到,不僅沒有自己的辦公處,還只能暫住在縣衙的簡易住處。”

據(jù)史料記載,宋代寶元年間(1038-1040)因以前沒有縣學,慶歷中始議建學,奉圣像崇祀。學宮舊在縣治西儒林里淮海書院旁,崇寧以后傾圮,附于郡學東隅成德堂后。建炎中遭兵火,與郡學俱焚。紹興十七年,邑令趙學老復建。乾道七年,邑令韓元老重修。

縣學,舊時供生員讀書的學校??婆e制度童試錄取后準入縣學讀書,以備參加高一級的考試。據(jù)明正德《丹徒縣志》記錄,元代時的丹徒縣,有戶28462戶(其中:民戶2383、儒戶33、醫(yī)戶66、馬站戶1140、水站戶217、遞運站戶13、急遞戶126、弓手戶260)。

朱天珍來時看到丹徒街上人來人往,有這么多的戶籍,卻沒有一個像樣的縣學,心里就有要籌建縣學的打算。要恢復縣學,就要選址,究竟選哪里好?據(jù)《至順鎮(zhèn)江志》《乾隆鎮(zhèn)江府志》記載:“元延祐六年,教授朱天珍建議仍建學于儒林坊。”將個人建議寫進地方志里,這是少有的事情??梢栽O想,當時有多種建議;或者引起過爭議,難以定局。但最后就以朱天珍的建議為準。

再合理的歷史決策,假如沒有人以堅定的意志強力推行,那也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朱天珍身為教諭,力排眾議,積極建議,大膽倡議,表現(xiàn)出的智慧和才能,深得大家的賞識。

走訪民情為政廉

丹徒縣學前有座清風橋,為宋代人范仲淹所建。朱天珍到任后,除了辦公,也到學宮前的清風橋散步。朱天珍立志要向范仲淹學習,為政清廉,體恤民情,剛直不阿。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千古名句影響著朱天珍。

朱天珍為了做好教育工作,也經(jīng)常和縣里的各個部門接觸。在學府前有酒海街,人來人往,車水馬龍。朱天珍公事結束后,不是沉醉于燈紅酒綠,而是走訪民情。

朱天珍在公事之余,帶著兒子朱繼道,從丹徒縣衙學宮坐馬車一路顛簸來到濫泥泓(丹陽市丹北鎮(zhèn)區(qū)域)視察民情,順道看望早年遷徙到此的朱氏同宗,同敘族誼。朱天珍到了濫泥泓,地方官把他迎到了當?shù)刈》織l件最好的隱士薛勝宗府里。薛勝宗與朱天珍的兒子朱繼道“談論經(jīng)史,終日不倦”,知道小小年紀的朱繼道是很有天賦的,有才也有賢,隨即將自己的女兒許配給朱繼道。

朱天珍看到曾港(濫泥泓區(qū)域)一帶“風俗純美、人民仁厚”,是一塊風水寶地。且薛勝宗是個隱士,是“士”階層的成員之一,就允諾了兒子的婚事,任職期滿后到婺源將李夫人接來,遷居到曾港,隨兒子一同居住,繁衍成了前分一大分支。朱天珍享年70歲,妻子享年78歲。

學宮遺址居何處

那么,朱天珍恢復的縣學學宮遺址在哪里呢?

古代的城市建設變化不大,遷移更是困難。據(jù)《光緒丹徒縣志》的記載,朱天珍在元代所定丹徒縣學宮的具體位置,就在現(xiàn)在鎮(zhèn)江市區(qū)的壽邱山的東南角,緊臨夢溪園?,F(xiàn)在的壽邱山學宮遺址上是江蘇大學京江學院的學生宿舍,在舊教學樓里有一副對聯(lián):壽丘(邱)山樹木樹人,夢溪樓育德育才。

朱天珍當時建議所建的學宮有多大?據(jù)《光緒丹徒縣志》卷十九“學校” 記載,學宮范圍東至梳兒巷民房長97步,西至寨上民房86步,南至萬仞宮墻市河前廣56步,北至壽丘山下廣71步。在朱天珍的堅持下,丹徒縣學順利建成,受教育者難以計數(shù),登科者不絕。

《至順鎮(zhèn)江志》里,蜀郡青陽翼專為朱天珍建縣學有記:“延祐六年冬,教授臨邛朱君天珍實來維克恭勤,以紀綱庶務,由郡而邑,教思無窮,乃始建議舉焉。”

元代“京口四杰”(俞希魯、青陽翼、顧觀、謝震)之一的謝震(字望云,又字起東,丹徒人),在《全元文》卷收其《丹徒縣學田記》文:“丹徒為州屬邑,舊無學廟。延祐初,郡博士朱天珍構廟城之西隅,以祀先圣先師而立之學焉。”

在清《光緒丹陽縣志》卷十四“選舉表”記載,元代近百年里,整個丹陽“選舉表”共記載了8人(進士2人、鄉(xiāng)舉3人、鄉(xiāng)貢3人),且將朱天珍列入丹陽的延祐鄉(xiāng)貢。

責任編輯:阿君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