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热这里只有精品18,好逼天天有久久网站,www夜夜操comwww,美女网站视频一区,视频一区二区在线,国产偷亚洲偷欧美偷精品,激情婷婷成人亚洲综合

首頁 芙蓉樓 首頁

顧況在鎮(zhèn)江四十年

2023-06-29 16:57 來源:京江晚報

茅山讀書房

茅山讀書房

華陽真逸顧況像

華陽真逸顧況像

茅山佳境元陽觀 圖:沈伯素 攝

茅山佳境元陽觀 圖:沈伯素 攝

文/沈伯素

顧況(727—815),唐代詩人、書法家、畫家。蘇州海鹽(今屬浙江)人。他先后三度在鎮(zhèn)江工作和生活,共40年。

茅山讀書十年

顧況早知茅山自古以來便有“讀書之山”一稱,歷朝歷代有文字記載的很多文人學(xué)士在茅山讀書:秦時,李明真人在古煉丹院(今乾元觀)修煉;西漢茅氏三兄弟在茅山主峰讀書修煉成仙;晉代句容人葛洪煉丹抱樸峰,“在山積年,優(yōu)游閑養(yǎng),著述不輟”;茅山也有梁昭明太子蕭統(tǒng)讀書的記載。入茅山讀書和著述尤其有名的,更有南朝梁代陶弘景,他成為道教上清派茅山宗的創(chuàng)始人,被譽為“山中宰相”。

顧況家距茅山不遠,他熟稔茅山歷史,唐玄宗天寶五年(747年),二十歲的他也來到茅山,寓居元陽觀。元代劉大彬在《茅山志》中記載了顧況在茅山寫的一首詩《題元陽觀舊讀書房贈李范》:“此觀十年游,此房千里宿,還來舊窗下,更取君詩讀。”他在茅山潛心讀書十年(747-757年)。不僅寫出大量詩作,還結(jié)交了一批文友。

已經(jīng)30歲了,顧況才想到科舉大事。唐肅宗至德二年(757年),他離開茅山,進京趕考。茅山寒窗苦讀十年,果然令他十分長進,順利通過了策試和殿試,進士及第,任著作佐郎,官級六品。他任朝官伊始,就做了一件聞名遐邇的事:當(dāng)年比他年輕許多的白居易,持自己的詩作去拜見他,他一見“白居易”這三個字就說:“長安米價很貴,居住不易啊。”但當(dāng)他看到第一首便是“野火燒不盡,春風(fēng)吹又生”的詩,隨即改口贊嘆道:“能寫出這樣的詩句,只有你白居易了。”于是,他不斷推薦和宣揚白居易,使白名聲大振。

居官潤州八載

唐德宗建中二年(781年),韓滉任潤州刺史﹑鎮(zhèn)海軍節(jié)度使,顧況受命到潤州,入韓滉幕府任節(jié)度判官,負責(zé)督運錢糧。顧況是一位勤奮的人,任上能夠盡責(zé)盡力,不辱使命。韓滉是一位經(jīng)歷玄宗至德宗四代皇帝的大唐名將,潤州節(jié)度使任上先后居鎮(zhèn)江長逾七年之久。其時,韓滉依托潤州,致力國政。北方發(fā)生朱泚和李希烈叛亂,他積極參與平叛斗爭。當(dāng)?shù)伦诨实燮扔跁r勢,車駕自京都播遷(出逃)至奉天(今陜西乾縣)時,因“關(guān)中倉廩竭”,連禁軍也因缺糧而生亂。正當(dāng)?shù)伦趹n甚,朝廷十分危難的時刻,因潤州錢糧督運績效顯著,韓滉向京都運送了江淮大米三萬斛,支持國家解困,大唐朝廷有救,使?jié)欀莩蔀榇筇茋抑е?。因錢糧屬顧況督運,顯然,潤州之功與他密不可分!

當(dāng)年,李泌是德宗心腹高官,先任禮部尚書,貞元三年(785年)出任中書侍郎同平章事,正式拜相。顧況在潤州任上忠于職守,名聲很好,后世的《嘉定鎮(zhèn)江志》也說“況從滉為判官驟成其磊落大績”。因他居官績效顯著,加之其才華橫溢,受到宰相李泌的賞識,經(jīng)李泌引薦,貞元三年(788年),顧況再次入朝。也就是說,顧況是在潤州居官八載(781-788)之后,才離開潤州的。

為官多受排擠

顧況再次入朝,按其故有的文學(xué)特長,仍被任秘書省著作佐郎一職。宰相李泌主政的時間雖短,但勤修國政,充裕軍政費用;外結(jié)回紇、大食,達成“貞元之盟”;還曾進言德宗不殺功臣,被德宗接受。李泌在左右助手盡力供職共同保障下,貞元年間局勢和平且穩(wěn)定。可惜的是,好景不長,貞元五年三月二日,李泌68歲時病逝。

顧況踏進官場,本是一心想為朝廷作些貢獻,但是官場同僚多為趨炎附勢、追名逐利之徒,現(xiàn)實給了他當(dāng)頭一棒。因他仗義執(zhí)言,不僅未給上司面子,同僚也多不與他相善,因而他的仕途十分坎坷,官級一直為從六品上。雖然官職依舊,但他視功名富貴如敝屣,并不計較,仍盡力效忠大唐朝廷。

須知當(dāng)年,朝中追官逐職之徒,狗茍蠅營,勾心斗角,一些人因顧況為李泌所引薦,便將他列入李泌私黨加以排擠,對他惡言相加。因此,他也反唇相譏,朝廷不少官員都曾受過他的戲侮,因此對他憎惡。李泌三月去世后,顧況于四月間即被貶為饒州司戶參軍。官級不升反降,變成了七品。

顧況煩透了官場一幫人的嘴臉,早就想尋一處清凈之地。因李泌一生崇尚老莊之道,早在唐肅宗和代宗兩朝,就曾因無趣于官場,數(shù)度堅辭宰相之位,并且曾于衡山隱居。許是李泌言行影響了顧況,貞元十年,不堪忍受官場污濁的顧況,終于離開饒州,回到家鄉(xiāng)海鹽橫山,轉(zhuǎn)而歸隱道教名山茅山,自號華陽真逸。

茅山隱居生活

茅山林泉秀美,環(huán)境清幽,是修身養(yǎng)性的福地。顧況攜妻來到茅山安居,在元陽觀建了讀書房。他縱情山水,吟詩作畫。其間,他還潛心修道,向道士學(xué)習(xí)“清虛服氣,餐芝餌石,修導(dǎo)養(yǎng)之法”。他對大道傾心,可見于《夜中望仙觀》:“日暮銜花飛鳥還,月明溪上見青山。遙知玉女窗前樹,不是仙人不得攀。”既寫月下仙觀環(huán)境之清幽脫俗,又寫自己急于追求成仙的境界。

其實,顧況并不信煉丹進補之說,正如他自己所說,是“野人愛向山中宿”而已。他早年曾寓居元陽觀讀書多年,此次隱居茅山,再住元陽觀,舊情加新意,詩興油然,作《山居即事》詩曰:“下泊降茅仙,蕭閑隱洞天。楊君閑上法,司命駐流年。崦合桃花水,窗分柳谷煙。抱孫看種樹,倚杖問耘田。世事休相擾,浮名任一邊。由來謝安石,不解飲靈泉。”

他一邊靜心養(yǎng)生,一邊讀書作詩,留有《顧況詩集》。皇甫湜為他的詩集作序。唐末詩僧貫休有《讀顧況歌行》一詩,對他的七言歌行也極為推崇。他與詩人韋夏卿、綦毋誠以詩酬答,其中《送顧況歸茅山》各一首,均收入《全唐詩》??上攵@位大學(xué)問家隱居茅山絕不是吃飯睡覺,他很好地利用了茅山佳境,在讀書房過了20多年好日子。

顧況隱居茅山不久時,曾發(fā)生一件令他十分悲痛的事:貞元十三年,他70歲時,17歲的兒子顧從真突然夭折,悲傷之至中,他寫了一首聲淚俱下的哀詩《大茅嶺東新居憶亡子從真》:“谷鳥猶呼兒,山人夕沾襟。懷哉隔生死,悵矣徒登臨……”但是,當(dāng)年稍后,他卻又得一子,取名顧非熊。后來,此子也成了唐代小有名氣的詩人。顧況是一位長壽老人,他隱居茅山,一直活到唐憲宗元和九年(815年),活到近90歲高齡。

留下不少故事

顧況熟識茅山,茅山人也熟悉他,喜愛他;他的故事多多,傳說多多,其中傳播最廣的事當(dāng)數(shù)“紅葉傳情”。

故事發(fā)生在他初次于京城洛陽任職時。那時他進士及第,任著作佐郎。一個秋天,他無意間拾得從皇家宮女所居上陽宮水道流向下水池的一片紅葉,發(fā)現(xiàn)葉面上有宮女題寫的哀怨詩:“一入深宮里,年年不見春,聊題一片葉,寄與有情人。”當(dāng)時,年輕詩人顧況立即萌動了愛意,隨即賦詩一首寫于紅葉之上,并將這片紅葉從上水池傳進宮內(nèi)。天下真有這等奇事:他的詩竟然真的又傳到了那位哀怨宮女的手里!而且,你有情,我有意,兩人經(jīng)常憑借紅葉傳送愛戀心聲,互訴衷腸,且都存有設(shè)法取得聯(lián)系的想法。但是宮禁如鐵筒,也只能詩情往來。但是,唐朝于公元755年發(fā)生了安史之亂,這對朝廷來說是災(zāi)難,對顧況來說卻是好運。他趁戰(zhàn)亂找到那位宮女,雙雙攜手出了上陽宮,結(jié)為連理。顧況為此作詩:“愁見鶯啼柳絮飛,上陽宮里斷腸時。君疇不閉東流水,葉上題詩寄與誰?”從此,紅葉傳情的故事像長了翅膀,飛到各地,也傳到了茅山。他們夫妻二人在茅山一起隱居,撫育后代,白首偕老。

責(zé)任編輯:阿君

返回首頁
相關(guān)新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