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热这里只有精品18,好逼天天有久久网站,www夜夜操comwww,美女网站视频一区,视频一区二区在线,国产偷亚洲偷欧美偷精品,激情婷婷成人亚洲综合

首頁 芙蓉樓 首頁

丹徒詩人陳時若

2023-09-14 10:30 來源:京江晚報

陳時若著 《存素軒存稿》 圖:陳水源 提供

陳時若著 《存素軒存稿》 圖:陳水源 提供

陳時若詩作

陳時若詩作

文/陳水源

上世紀(jì)九十年代,由丹徒縣編輯的《丹徒文史資料第十輯·丹徒人物》,其中“陳慶年書證東沙島”、“陳祺壽和《丹徒縣志續(xù)志》”、“丹徒詩人陳時若”均收錄其中。陳慶年、陳祺壽、陳時若三位丹徒清末才子,不僅同朝為官,而且同宗同祖,相知相交,成為丹徒文化歷史上的一個亮點。

陳時若,清同治七年(1868年)生,豐城陳氏遷潤第二十五世,行六,字六徵,號庸吾,外號存素老農(nóng),附貢生,光祿寺署承銜(從六品),例授徵仕郎(從七品)。他的父親陳克修,字鑑堂,軍功議敘六品,例授承德郎(正六品),母親吳氏,例封安人(六品官之妻的封號)。陳時若的居住地第一樓街,是當(dāng)時鎮(zhèn)江城里很有名的一條古街,因南宋詩人戴復(fù)古 “京口畫樓三百所,第一新樓名喜雨”之句而得名,亦是江南文化世家鮑氏家族的世居之地。

清光緒三年(1877年),陳時若的父親病逝,當(dāng)時里人鮑上傳(鎮(zhèn)江清代慈善家)在揚州任塾師,母親吳太夫人便將年僅9歲的時若送到揚州,授業(yè)9年。時若自幼聰慧,先意承志,學(xué)業(yè)大進。“予十歲失怙,家愈貧,母愈憐惜。茲因就學(xué),故往揚州,兒予時抱隱憂。木頻頻寄書慰問,愴然有作”。既冠之年,娶同里國學(xué)生晉文華之女,例封孺人,生二子二女。

光緒十六年至十九年(1890年—1893年),王仁堪任鎮(zhèn)江知府,陳時若任鎮(zhèn)江知府參事。在這時期,陳時若在清代科舉鄉(xiāng)試中備取列入副榜,曰附貢生。后來又在補博士弟子員,三次應(yīng)省試,均落第。遂離家去湖北省垣。其從叔陳克劬(同治丁卯科舉人、清代詩人)時主湖北省垣勺庭書院講席,時若從游門下,先后在湖北游幕20余年,終因性情不稍遷就,仕途不順,未得盡其用,乃回歸鎮(zhèn)江。清末民初任鎮(zhèn)江警察一區(qū)區(qū)長、八旗安撫員。著有《存素軒存稿》二卷,《存素軒詩》六卷,及《存素軒詩補存》(稿本),為《存稿》所未及收錄、作者中年以后之作。

據(jù)1917年《丹徒豐城陳氏支譜》記載:“(時若)著有《存素軒存稿》二卷,《存素軒詩》六卷,待梓。”陳時若所著《存素軒存稿》和《存素軒詩》,是其長子陳杲于1919年付梓刊印,共計收錄各體詩225首;稿本《存素軒詩補存》則存詩320首。以“存素”命集,意在心懷大志、心醇氣和、冰清玉潔、一生清白。陳時若的詩稿,最大特點是情真意切,感情豐富、性格直率,以其真情實意譜寫自身一輩子的清白生涯。首先表現(xiàn)在他對家人父子之親情。幼年當(dāng)他隨鮑上傳先生侍讀于揚州時,所作的兩首詩,顯示了他對父母孝思和眷念之情。其一:“先言忌辰,予留滯邗上,捫心之下,不覺情與聲迸”;其二:“父年四十六,始得舉一兒。故兒有生時,恩待想可知。兒歡父稍歡,兒啼父悲酸。兒負羸瘦資,父為兒焦死。猶記易簀時,撫兒及兒弟。囑母勉其難,家聲欲兒繼。”此后,悼父祝母之作屢見不鮮。

由于陳時若長期在儒家思想熏陶下,生性以寬厚仁惠為本,對家鄉(xiāng)人民的冷暖安危具有一種特殊的關(guān)切與同情。如丹徒境處丘陵,土瘠民貧,然而自清中葉以來,所征田賦竟與蘇、常等地全無區(qū)別。詩人在《題丹徒田賦近案紀(jì)要》一詩中就有著強烈的反映:“肥瘠無差別,吾鄉(xiāng)九不堪。有人出調(diào)劑,征九應(yīng)余三。官以章難改,民無力可擔(dān)。都中書十上,鄰邑舉相參。”

陳時若其詩以闡發(fā)性情為主,“情動于中而形于言”,用詩人自己的話來講:“作詩豈欲人知名,不過以之表吾情。”他所創(chuàng)作的詩詞,不僅要求性情真率,而且崇尚天然:“三更靜時天籟鳴,聲和切兮音何清。豈必造物弄辭令,即隨四十而流行。”故而認(rèn)為“好詩本是由天成”。這正說明他這種天然去雕飾的詩風(fēng),淵源于民間民俗文化,這一詩歌創(chuàng)作源泉的認(rèn)識,在近代鎮(zhèn)江詩壇上算得上一大進步。他在1932年所作的一篇《自題肖像銘》,道出了這種作詩、做人的準(zhǔn)則:“這個老兒,有什么善行之可錄?既無德于家,又無功于國。何必留此假面目。雖然生今之濁世,也志不降、身不辱,無論在家在國。”陳時若卒于1938年5月7日,享年71歲。

責(zé)任編輯:阿君

返回首頁
相關(guān)新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