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容和平解放的意義

□ 李志宏
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鎮(zhèn)江軍事志》載:(1949年4月23日)在人民解放軍強大攻勢下,國民黨句容縣縣長陳天秩深明大義,帶領保安團人員移至句容城外接受人民解放軍改編,句容和平解放。
句容和平解放,全境沒有受到戰(zhàn)火影響,城鄉(xiāng)治安秩序穩(wěn)定,人民財產(chǎn)得以保全。但是其和平解放的意義遠遠超過了這個范疇,這就是:句容和平解放對周邊縣市的影響及渡江戰(zhàn)役成果的增量。
蔣介石召集國防部長何應欽、參謀總長顧祝同會商決定:從上海到宜昌的長江防線劃為兩個戰(zhàn)區(qū)。東段上海至湖口歸湯恩伯指揮,西段湖口至宜昌歸白崇禧指揮。國民黨軍參戰(zhàn)部隊有70萬人。
中共中央軍委決定利用蔣介石集團與桂系之間的矛盾,佯攻西段的白崇禧集團,主力突擊東段的湯恩伯集團,東段再分東中西三個突擊集團。解放軍參戰(zhàn)部隊有第二、第三野戰(zhàn)軍等部約100萬人,第四野戰(zhàn)軍先遣兵團約12萬人。
1949年4月20日20時,解放軍發(fā)起渡江戰(zhàn)役。中突擊集團首先渡江,并迅速突破安慶、蕪湖間防線。21日晚,東突擊集團從鎮(zhèn)江、江陰間渡江,西突擊集團從貴池、湖口間渡江。意料之外的是,南京正面及兩翼卻是個空檔,附近江面沒有解放軍渡江。
長江從江陰至銅陵段是“弓”字形走向,鎮(zhèn)江、南京、蕪湖都在“弓背”上,銅陵和江陰直線連接就是“弓弦”。
根據(jù)長江這一走向,解放軍在南京對面的江浦、浦鎮(zhèn)、儀征實施佯攻,將敵人的注意力吸引到“弓背”上,而將二野、三野的主力組成東、中、西三大集團,分別從彭澤、貴池、銅陵、繁昌和江陰地段實施重點突擊。突破江防后,即沿“弓弦”兩端東西對向鉗擊,包圍蕪湖、南京、鎮(zhèn)江,迫使守敵動搖潰退。這樣,既能圍殲大批敵人,又能避免進行城市攻堅戰(zhàn),確保古城南京完好。
理想的態(tài)勢是將敵人逼到宜興、郎溪、廣德、長興之間,在野戰(zhàn)中將其消滅。從地圖上測算,從南京到長興、廣德,約140公里,敵軍撤逃到那里約需4至5天時間。
東集團從江邊直插太湖西側,到達宜興約80公里,如果攻擊順利,沿途少有抵抗阻礙,需用2至3天時間;到達長興約130公里,則需4至5天時間。
中集團從銅陵、繁昌到廣德、長興,約180至220公里,中間還有青弋江和山地,即使進展順利,至少也得5至6天時間才能到達。
空間、時間,敵我雙方差不多。誰能爭得時間,搶先到達宜興、長興、廣德,誰就能贏得主動。如果敵人先到達,撤逃得逞,就逃出了合圍圈。如果我軍先到達,敵人就將成為甕中之鱉。
人民解放軍渡江作戰(zhàn)部隊的東、中突擊集團渡江后,湯恩伯于4月22日下午棄南京城而逃。4月23日清晨,南京市民一覺醒來,發(fā)現(xiàn)南京已是一座“空城”。解放軍三野第35軍在江北浦口,接到渡江戰(zhàn)役總前委來電:“據(jù)悉,蔣介石可能已放棄南京南逃,望你軍立即探實情況,并伺機占領南京。”4月23日上午,第35軍從浦口搜集了兩艘運輸艇、三艘巡邏艇、十幾艘機動船,將第35軍1.5萬人全部順利運送過江。24日凌晨,第104師312團進占國民黨政府總統(tǒng)府。
在南京、鎮(zhèn)江及蕪湖一帶的國民黨部隊7個軍,放棄抵抗、搶先行動、提前撤退,爭取時間,妄圖突出重圍,保存實力退守杭州。
4月22凌晨,丹陽發(fā)生了駭人聽聞的“四·二二”慘案,反動縣長王公常下令活埋了九名革命同志。
4月23日句容和平解放。保護了句容人民的生命財產(chǎn)、保護了句容的地下黨干部、保護了在淮海戰(zhàn)役率部起義的“佩劍將軍”張克俠及其麾下軍官家屬。
句容和平解放有效消弭了丹陽“四·二二”慘案的壞影響,對周邊縣市產(chǎn)生了積極的影響!何基灃軍長對陳天秩說:“起義是暴動,起義是不容易的事。”趙啟明政委對陳天秩說:“你在句容的行動,給長江以南各縣的和平解放作了個范例。”時間的天平向著解放軍的勝利傾斜!
4月24日凌晨兩點,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九兵團第二十軍六十師一七八團進入金壇縣城。駐金壇內(nèi)警總隊已倉皇南逃。
上午8點,解放金壇的一七八團奉命向溧陽方向追殲逃敵,繼續(xù)向南進軍。
同日解放軍第十兵團第二十八軍進入宜興城,國民黨南京警備團在宜興投降,宜興解放!
25日,華東軍區(qū)警備七旅二十團抵達溧水縣城,國民黨縣黨部和縣政府人員逃走,縣商會維持地方治安。
25日晚上8時,解放軍第二十三軍六十九師前衛(wèi)二〇六團解放溧陽,國民黨溧陽縣長劉古桂逃跑。
26日晨,第三野戰(zhàn)軍第九兵團第二十七軍解放廣德縣城。國民黨柏墊聯(lián)防區(qū)主任朱學禮率部投誠。
26日晨,十兵團28軍82師244團,從宜興進入浙北,解放了長興,切斷了南京至上海、南京至杭州的通道。
27日凌晨,28軍83師沿宜興、長興抵達湖州。國民黨浙江省一區(qū)專員於樹巒率其部屬投誠。
27日,解放軍第十兵團一部攻占郎溪縣城。
從23日順利通過句容到27日攻占郎溪,東集團軍用時5天,牢牢地把住了“口袋底”。
中集團的第27軍以日行70多公里的速度,由繁昌向東南挺進,連克南陵、寒亭、宣城、洪林橋、廣德、泗安等8個城鎮(zhèn),殲敵7000余人。28日凌晨,在吳興縣虹星橋與先期到達的第28軍會師,封閉了合圍。至此,解放軍精心謀劃的十面埋伏圍殲敵軍的大口袋牢牢扎緊了。此時,國民黨軍從南京等地南逃的7個軍的殘部也逃到郎溪、廣德之間的山區(qū)。4月28日至29日解放軍第七、九、十兵團的第20、23、24、25、27、30、31、33軍在廣德東北地區(qū)圍殲了國民黨軍第4、第28、第45、第66、第88軍大部及第99軍一部和南京聯(lián)勤總部共8萬余人。
第七兵團再接再厲,于5月3日拂曉,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搶在敵人企圖炸毀錢塘江大橋之前,一舉攻占大橋,迅速占領了杭州城。至此,駐守在南京、蕪湖、鎮(zhèn)江一帶的國民黨13萬大軍,在短短幾天時間,就這樣干凈、利索地被全部殲滅。
句容和平解放對周邊縣市產(chǎn)生了積極的、正面的、范例性的影響,為大軍南進減少了障礙,加快了速度,保障了渡江戰(zhàn)役的成果及有效增量。
責任編輯:阿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