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热这里只有精品18,好逼天天有久久网站,www夜夜操comwww,美女网站视频一区,视频一区二区在线,国产偷亚洲偷欧美偷精品,激情婷婷成人亚洲综合

首頁 芙蓉樓 首頁

丹陽老林村諸葛氏始遷祖考

2024-11-28 09:41 來源:京江晚報

老林村大華余蔭堂宗譜

老林村大華余蔭堂宗譜

云陽三顧堂葛氏家乘內封

云陽三顧堂葛氏家乘內封

《懷仁集王書圣教序》碑下落款 圖:盧政 提供

《懷仁集王書圣教序》碑下落款 圖:盧政 提供

丹陽老林村

丹陽老林村

文/盧政

在丹陽陵口鎮(zhèn)的最南端,有一個古老的村莊,名為老林村。由于跟周邊村莊相比特別古老,所以自古以來人稱之“老村”。村子東距越瀆河一公里,南瀕煤炭河,西毗劉巷里村,北與鄭店村隔田相望。

老林村歷史悠久,據當地人口口相傳,在唐代,諸葛亮的一個嫡系裔孫騎驢下江南任職,途經此地,發(fā)現該地綠樹成蔭,古樹成林,且林中有溪,溝塘相通,一片沃野,視若寶地,就此歇腳,筑廬開田定居。幾代以后便發(fā)展成為當地較大的村莊,老林村因此得名。查丹陽老林余蔭堂以及大泊三顧堂《諸葛氏宗譜》,這個始遷祖確有其人,名叫諸葛神力,是諸葛亮第11代裔孫。

家譜文字存信息

家譜中從諸葛亮到諸葛神力這一段世系清晰明了。諸葛亮是家喻戶曉的人物,可這個諸葛神力是何許人也?生平如何?

查遍史籍及地方志,均無詳細的記載。家譜中也僅在世表中有一段簡單的文字:“神力,永徽三年(652)進士,官平江尹,太宗命鐫圣教序。”這短短的19個字,透露出四個重要信息。一是諸葛神力唐永徽年間在世,是初唐時人;二是諸葛神力是個讀書人,永徽三年獲進士功名;三是諸葛神力當過官,任過平江尹;四是李世民曾命他鐫過《圣教序》,故而是書法高手。

永徽,是唐高宗李治的第一個年號。唐朝使用這個年號共六年(650至655),在這一段時間內,國家昌盛,史稱“永徽之治”。有關“永徽三年進士”資料,查徐松《登科記考》卷二,永徽元年有進士14人,永徽二年有進士25人,然而永徽三年進士人數不明。但此書引《云麓漫鈔》于制科及第下注云:“(永徽三年)是此年有制科也!”說明永徽三年也曾開科取過進士。諸葛神力在這年中進士合乎情理。

有關“平江尹”,應是唐代一個地方官職。平江在哪里?查《中國地名大辭典》,稱過平江的地方有兩個,一是湖南平江縣,位于湖南省東北部,汨羅江上游,南接瀏陽市、長沙縣,北連通城縣、岳陽縣,這里是古羅子國地,唐代稱羅縣,后改昌江縣,后唐同光元年(923),改昌江縣為平江縣,屬岳州。另一個稱過平江的是蘇州,北宋這里置平江軍,政和三年(1113)升為平江府,治吳縣。元改為路,明初改蘇州府??梢姡@兩個平江均為唐代以后的地名,而唐代的平江在哪里?是縣還是州?這成了歷史之謎。

考慮到家譜是宋代以后修的,宋代以降,文人習慣將縣令,知府等稱為“府尹”“縣尹”等,“平江尹”可理解成平江縣令或平江太守??傊T葛神力在唐代至少任過縣令一級的官員。

筆者推測,諸葛神力在永徽三年中了進士后,可能授過蘇州守官,在江南一帶任地方官。偶然途經曲阿老林時,看到這里水土宜人,就此安家,從此開支散葉。由于這支諸葛氏于宋代紹圣元年(1094)就興修家譜了,時蘇州已稱平江軍,政和三年又改為平江府,極有可能是早期修譜者將諸葛神力的官職按當時的叫法寫成了“平江尹”,意即蘇州守官。

再查江陰上湖草堂民國三年(1914)修的《葛氏宗譜》世表,也有類似的記載:“神力,永徽三年進士,官平江尹,太宗命鐫刻《圣教序》帖行世。”江陰這支葛氏是從丹陽遷過去的,始遷祖是諸葛神力的玄孫諸葛炳,到江陰后,為了書寫方便,又改回單姓“葛”。

太宗欽點刻名碑

丹陽譜與江陰譜都提到了“太宗命鐫刻《圣教序》”一事。太宗指唐太宗李世民,說明諸葛神力早在中進士之前的太宗時期,已因書法鐫刻技藝高超而聞名于世,被李世民欽點鐫刻《圣教序》。

《圣教序》,全名《大唐三藏圣教序》,由唐太宗撰寫。最早由唐初四大書法家之一的褚遂良所書,稱為《雁塔圣教序》,后由沙門懷仁從王羲之書法中集字,刻制成碑文,稱《唐集右軍圣教序并記》,或《懷仁集王羲之書圣教序》,因碑首橫刻有七尊佛像,又名《七佛圣教序》。這成了后世學行書必備字帖。此碑高宗咸亨三年(672)建成于京城長安弘福寺,時太宗已駕崩了23年。

《三藏圣教序》是唐太宗為表彰玄奘法師赴西域各國求取佛經,回國后翻譯三藏要籍而寫的。太子李治(高宗)并為附記,碑下落款中有“咸亨三年十二月八日京城法侶建立,文林郎諸葛神力勒石,武騎尉朱靜藏鐫字”字跡。碑石共30行,行80余字不等?,F在陜西西安碑林。

其碑字跡由懷仁借內府所藏王羲之真跡,歷時25年集募而成,故為世所重。碑文選自王羲之各帖,如知、趣、或、群、然、林、懷、將、風、朗、是、崇、幽、托、為、攬、時、集等字皆取自《蘭亭序》。由于懷仁對于書學的深厚造詣和嚴謹態(tài)度,致使此碑點畫氣勢、起落轉側,纖微克肖,充分地體現了王書的特點與韻味,達到了位置天然、章法秩理、平和簡靜的境界。自此碑以后,效集王羲之書或其他大書法家書的字集為碑刻者不斷出現,如僧大雅集《興福寺碑》,唐玄序集《新譯金剛經》等均為佳作,但仍以《懷仁集王羲之書圣教序》最為成功。清王澍曾言此碑有唐拓,但未流傳。碑石宋以后中斷,隨著捶拓日久,筆畫漸細,后曾洗剜。歷代摹刻頗多?,F存宋拓本較多。傳世宋拓有墨皇本,現藏天津市藝術博物館;明代劉正宗藏本,現藏陜西博物館;1972年在西安碑林石縫間發(fā)現整幅宋拓本;其他還有郭尚先藏本等;均有影印本行世。

《懷仁集王羲之書圣教序》是唐人敬重王羲之書法的體現,也是眾多集王羲之書法碑刻中最成功、最有影響的一通。唐太宗命諸葛神力鐫刻此碑,使王羲之書法的特點和韻味在冷硬的石板上充分體現出來‌,說明諸葛神力的鐫刻技藝極其高超,這是丹陽諸葛氏的驕傲。由此碑可知,諸葛神力當時已獲“文林郎”稱號了。

書香世家出人物

根據史料及家譜可知,諸葛神力家族是個書香世家。

其祖父為諸葛穎(539至615),字宗漢,丹陽建康(今南京市)人。隋朝大臣、醫(yī)學家、文學家。聰敏能文,清辯有才。十八能屬文,初仕南梁為邵陵王參軍、記室。侯景之亂時,投奔北齊,待詔文林館,遷太子舍人。入隋后,擔任晉王楊廣參軍。隋煬帝楊廣即位,遷著作郎,甚受親幸。著有《馬名錄》1卷、《洛陽古今記》1卷、《幸江都道里記》1卷、《鑾駕北巡記》3卷,另有文集14卷,皆佚。還著有《淮南王食經》120卷、《淮南王食經音》13卷、《淮南王食目》10卷,均佚。今存詩作6首。

其父為諸葛嘉會,生卒不詳,唐初敕義民官(一種只有官袍官帽的虛職,沒有實際行政權力),生子二:貞,神力。

其兄為諸葛貞,生卒不詳,唐太宗時的書法高手,工摹拓古碑帖。奉太宗敕令,與馮承素拓樂毅論及雜帖數本,賜長孫無忌等人。又與馮承素、趙模、韓道政等人,各拓數本《蘭亭序》贈給太子等。諸葛貞的10世孫諸葛思文遷丹陽導墅大華,形成大華支。諸葛思文之子諸葛賡是北宋大臣,宋慶歷二年進士,官至觀文殿學士、太子少師。此后這支諸葛氏科舉連綿,人才輩出。

從家譜記載來看,諸葛神力唐初已遷丹陽老林村,比諸葛思文定居導墅大華要早9代,堪稱諸葛亮后裔中到達丹陽的“第一人”。諸葛神力的后人中也有能人:其子諸葛縱,天寶十載進士,為當涂令;其曾孫諸葛爽,官至中書門下平章事、檢校司空、河陽軍節(jié)度使。

千年滄桑老林村

諸葛神力來到老林定居后,繁衍生息,最終形成一個大村子。根據鄉(xiāng)民們口傳,古代老林村較現在要大得多,強盛時期,村莊如城,建筑考究,飛檐翹角,弄巷貫通。

村子四面環(huán)水,東南西北有四座石橋作為交通要道,便于防御賊寇。村中有貫穿東西、南北的兩條大路(古稱火路)四延八方。村中水源豐富,有大水塘,塘中有亭,塘稱書閣塘,亭稱書閣亭,專供當年秀才、學子、書生讀書休閑之用。水中還有園,當年的馬園、狗園遺址尚存。

村里有祠堂、學堂、公堂等,新中國成立后被拆除。唯有專供學子念書磨墨用水的研墨塘還存。村外有大廟、小廟、觀音堂各一座,氣勢非凡,建筑別致,后來都被拆毀。觀音堂因上世紀70年代人工開挖煤炭河時被拆,現已蕩然無存。村外有兩座古磚窯遺址尚存,據傳,兩窯當時除專供村莊建筑用磚外,還為南京城墻建筑提供大量的特殊磚塊。

責任編輯:阿君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