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山水田園派詩人詠潤州


宋蜀刻本《王摩詰文集》書影

王維《江干雪霽圖卷》
□ 王 勇
唐代山水田園詩派,是古代重要的詩歌流派,它上承東晉陶淵明為代表的田園派、南朝謝靈運為代表的山水派,其詩歌以反映田園生活、描繪山水景物為主要內容,追求返璞歸真、崇尚自然,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具有高超的藝術審美價值。盛唐時山水田園詩派代表人物有王維、孟浩然、儲光羲、常建、祖詠、裴迪、綦毋潛等。其中,尤以王維、孟浩然成就最高,并稱“王孟”。江南的佳山秀水為王維、孟浩然等人詩歌風格的形成創(chuàng)造了優(yōu)越的天然環(huán)境。
唐代潤州(治所在今鎮(zhèn)江),濱江臨海,叢林密布,山水縈繞,既是行旅往來通途,又是士人隱逸佳處。
孟浩然,湖北襄陽人,系儒家亞圣孟子的后裔,其詩曾自稱“惟先自鄒魯,家世重儒風”。(《書懷貽京邑故人》)唐玄宗開元十五年(727),孟浩然第一次赴京城長安參加科舉考試,不幸落第。在滯留長安一年中,與王維結為好友。開元十七年(729),孟浩然離開長安,輾轉于襄陽、洛陽,后游吳越。孟浩然《宿揚子津寄潤州長山劉隱士》:“所思在夢寐,欲往大江深。日夕望京口,煙波愁我心。心馳茅山洞,目極楓樹林。不見少微隱,星霜勞夜吟。”(詩首句“夢寐”一作“建業(yè)”)詩題“揚子津”,亦作“楊子津”,位于揚州南,是長江、運河交匯地的重要津渡。隋大業(yè)七年(611),煬帝即曾“臨揚子津,大宴百僚”。唐永淳元年(682)在揚子津北濱江地置有揚子縣。唐開元時,潤州、揚州間的津渡為瓜洲淤積的沙洲所隔。開元二十五年(737),潤州刺史齊澣開伊婁河二十五里,自京口穿瓜洲至揚子津,立埭,恢復揚子津作為運河南北要津的地位。詩中,孟浩然對潤州茅山洞心馳神往。漢代三茅兄弟茅盈、茅固、茅衷曾隱居于茅山,開創(chuàng)道教茅山派。齊梁時陶弘景亦曾隱逸茅山,梁武帝常咨以大事,被譽為“山中宰相”。《天官占》云:“少微,一名處士星也。”本詩表達孟浩然對茅山隱逸生活的向往。孟浩然《揚子津望京口》:“北固臨京口,夷山近海濱。江風白浪起,愁殺渡頭人。”唐代潤州臨近大海,焦山東北江中的夷山、松寥山為長江入???,京江潮甚為壯闊,但也給渡江帶來風險。孟浩然最終還是渡過了天塹長江,游歷于江南山水名勝間。萬歲樓,是古代江南名樓,與芙蓉樓齊名,位于京口鐵甕城西南角(遺址在今北固山前峰)。南朝宋劉損《京口記》:“晉王恭為刺史,改創(chuàng)西南樓,名萬歲,西北名芙蓉樓,至今存焉。”唐代孟浩然、王昌齡、劉長卿、李紳等都曾登臨吟詠。孟浩然《登萬歲樓》:“萬歲樓頭望故鄉(xiāng),獨令鄉(xiāng)思更茫茫。天寒雁度堪垂淚,月落猿啼欲斷腸。曲引古堤臨凍浦,斜分遠岸近枯楊。今朝偶見同袍友,卻喜家書寄八行。”詩中表達了對故鄉(xiāng)的思念之情。孟浩然《早春潤州送弟還鄉(xiāng)》:“兄弟游吳國,庭闈戀楚關。已多新歲感,更餞白眉還。歸泛西江水,離筵北固山。鄉(xiāng)園欲有贈,梅柳著先攀。”“庭闈”原為父母居處,此代指父母。孟浩然于潤州北固山送兄弟還歸故鄉(xiāng)襄陽省親盡孝。孟浩然有弟洗然,孟浩然曾作《洗然弟竹亭》《送洗然弟進士舉》二詩,表達兄弟雖然有兼濟天下的鴻鵠之志,但是本性仍然希望能以孝養(yǎng)雙親為重。孟浩然曾在潤州延陵人包融家作客,有《宴包二融宅》,詩曰:“閑居枕清洛,左右接大野。門庭無雜賓,車轍多長者。是時方盛夏,風物自瀟灑。五日休沐歸,相攜竹林下。開襟成歡趣,對酒不能罷。煙暝棲鳥迷,余將歸白社。”詩中“清洛”指流經洛陽的洛水,“白社”為古代道士董京(字威輦)在洛陽東的隱居之所,故此詩當寫于洛陽。唐潤州丹陽人殷璠在《河岳英靈集》中評價孟浩然詩“文采豐茸,經緯綿密,半遵雅調,全削凡體”“無論興象,兼復故實”,從其潤州諸詩中亦可略窺一斑。
王維,字摩詰,太原祁人,徙居于蒲。開元九年(721)進士及第,曾任尚書右丞。精通詩書畫,亦擅音律,甚為北宋大文豪蘇軾所推崇。蘇軾曾觀賞王維所畫《藍田煙雨圖》后有題跋:“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東坡題跋》)王維一生半仕半隱,多有歌詠山水田園佳作流傳于世。王維《送邢桂州》:“鐃吹喧京口,風波下洞庭。赭圻將赤岸,擊汰復揚舲。日落江湖白,潮來天地青。明珠歸合浦,應逐使臣星。”邢桂州指邢濟,清趙殿成《王右丞年譜》:“上元二年辛丑,二月,降死罪,流以下原之。邢濟兼桂州都督侍御史,充桂管防御都使。授王縉左散騎常侍。七月卒,年六十一。”唐肅宗上元二年(761)左右王維好友邢濟赴任桂州(今廣西桂林),在潤州京口(今江蘇鎮(zhèn)江市)取水路溯江而上,王維賦詩餞別,不久,王維病逝。詩中“日落江湖白,潮來天地青”成為千古傳頌的名句,尾聯用東漢循吏合浦太守孟嘗施仁政使去珠復還的典故寄寓詩人對朋友的期許。殷璠在《河岳英靈集》中評價王維詩“詞秀調雅,意新理愜,在泉為珠,著壁成繪”,于此詩亦有所體現。
王維的好友洛陽人祖詠《泊楊子岸》:“林藏初霽雨,風退欲歸潮。江火明沙岸,云帆礙浦橋。”寫詩人從揚子津眺望潤州江景,抒發(fā)羈旅之情。
綦毋潛,唐開元十四年(726)進士,曾官左拾遺、著作郎,安史之亂后歸隱,游江淮一帶。綦毋潛《題鶴林寺》:“道林隱形勝,向背臨層霄。松覆山殿冷,花藏谿路遙。珊珊寶幡掛,焰焰明燈燒。遲日半空谷,春風連上潮。少憑水木興,暫令身心調。愿謝攜手客,茲山禪誦饒。”詩中描繪了京口南郊幽美、寂靜的山林風貌,表達對閑適幽棲生活的向往。
潤州延陵人儲光羲,開元十四年綦毋潛同榜進士。殷璠《河岳英靈集》評其詩“格高調逸,趣遠情深”。儲光羲為家鄉(xiāng)潤州賦詩較多,如《貽王侍御出臺掾丹陽》《京口題崇上人山亭》《寒夜江口泊舟》《臨江亭五詠(并序)》《京口送別王四誼》《京口留別徐大補闕趙二零陵》等。其《貽王侍御出臺掾丹陽》長詩有句“秋濤連滄溟,舟楫湊北固。江汜日綿眇,朝夕空寐寤。……登陟芙蓉樓,為我時一賦。”詩贈赴其故鄉(xiāng)為官的王侍御?!毒┛陬}崇上人山亭》:“清旦歷香巖,巖徑紆復直?;珠_宿霧,游目清霄極。分明窗戶中,遠近山川色。”描寫出崇上人隱居之處的清幽遠致?!毒┛谒蛣e王四誼》:“江上楓林秋,江中秋水流。清晨惜分袂,秋日尚同舟。”描寫清秋時節(jié)與友人依依惜別。從孟浩然的“目極楓樹林”到儲光羲的“江上楓林秋”,可見唐代潤州江岸楓樹遍野。直至晚唐許渾仍以“紫蒲低水檻,紅葉半江船”加以描摹,為江南的秋景增加了多彩的亮色。
殷璠《河岳英靈集》選錄了唐開元二年至天寶十二年間24位詩人的代表作品234首,其序稱:“開元十五年以后,聲律風骨始備矣。”盛唐時山水田園詩派諸位代表人物王維、孟浩然、儲光羲等作品多有入選,他們在游歷以潤州為代表的江南山水時生發(fā)出的詩興無形中成就了這一流派的詩歌特色,也為京口山水賦予了靈性。
責任編輯:阿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