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舉失意畫壇得志的杜堇
文/朱昌勤
杜堇是明代著名畫家,出生丹徒,實為今鎮(zhèn)江人。杜堇年輕時參加科考不順,進士落第,后毅然決然選擇繪畫謀生,終于成就了一番事業(yè)。
杜堇生活在十五至十六世紀初,在明代憲宗成化年間(1465至1487年)他曾熱衷于功名科考,想就此踏上仕途。在長達20多年的奔波中,杜堇獲得了赴京城科考的資格,殘酷的競爭中未能如愿,杜堇選擇了畫家身份寓居京城,成為一個追夢的京漂。
杜堇本就恃才傲物、才華橫溢,能詩善畫成為他的資本。繪畫上他效法宋代院體畫,學習傳承李公麟的風格,筆法精勁流暢,別具秀逸之態(tài)。李公麟是北宋有名的畫家,自幼知識淵博,好古善鑒,長于詩文,與王安石、蘇軾、米芾、黃庭堅為至交。杜堇能嫻熟運用李公麟的人物白描法,其作品之多,被當時畫壇譽為白描高手。
在北京杜堇結識了來京參加科考后來失敗的唐寅,兩人都來自江南,且滿腹經(jīng)綸熱衷繪畫,因而成為了好友。唐寅非常欣賞杜堇的才華及人物白描風格,曾在《六如居士全集》中有詩贈杜堇:“白眼江東老杜迂,十年流落一囊書。長安相見紅塵里,只問吳王菜煮魚。”
杜堇與明代大學士、詩人、書畫家李東陽有密切交往。李東陽的詩歌中常以梅花為主題抒發(fā)情感,還喜愛以古琴為對象作詩有《題聽琴圖寄天錫》等。而梅琴也正是杜堇的愛好,因而李杜成了梅琴知己。李東陽在《懷麓堂集》中詩云:“杜狂作畫如寫神,朱顏皓發(fā)真仙人。持杯向空坐白石,傲睨城市無風塵。”李杜因梅琴而建立起的友情,成了杜堇很多創(chuàng)作的靈感。據(jù)明代汪珂玉書畫著錄《珊瑚網(wǎng)》記載,杜堇有《琴會圖》《調(diào)琴圖》《踏雪尋梅》《梅下橫琴》等精品杰作傳世。
杜堇被尊為詩畫家,畫作中常包含了自己的題詩,他以蘇軾觀竹所作的《題竹圖》中就有詩:“竹色經(jīng)秋似水清,小闌涼氣午來生。新詩題上三千首,散作鏗金戞玉聲。” 畫中,主人翁蘇東坡寬袍大袖,峨冠長髯,風度灑逸,正持筆對竹題詩,前面一童子捧硯,身后一老幼在圍觀,其人物形象栩栩如生,《題竹圖》無疑是杜堇的人物畫代表作。
杜堇喜愛詩歌,更能掌握古人詩歌意境,他與明代書畫家金琮合作,創(chuàng)作了詩畫集《古賢詩意圖卷》。圖卷選取了唐宋九段古人詩篇,由金琮書寫后,杜堇按其詩意而作。這九段詩篇分別是:李白《王右軍》《把酒問月》,韓愈《桃源圖》《聽穎師彈琴》,盧仝《茶歌》,杜甫《飲中八仙歌》《東山宴飲》《舟中夜雪》,黃庭堅《詠水仙》。雖然這些詩作并非杜堇所作,但杜堇通過他的畫作,對詩意進行了生動的詮釋。
最能表現(xiàn)杜堇人物畫特點的,還是他曾為施耐庵《水滸傳》108將所作的畫。杜堇創(chuàng)作水滸人物圖,初衷是出于自身喜好,有資料記載,杜堇非常喜歡讀通俗小說,“雖裨官小說,無不涉及。”因此,他對《水滸傳》一類小說會愛不釋手為之補圖。當時為其作畫的有多位畫家,但杜堇的最受讀者歡迎。
在明代中期,杜堇與沈周、吳偉、郭詡四人并稱齊名。有“江夏吳偉、北海杜堇、姑蘇沈周俱以畫名,莫不延頸原交,天下竟傳(郭詡)清狂畫,風之百金”的說法。明代李開先在《中麓畫品》中,最為經(jīng)典的評價:“杜古狂如羅浮早梅,巫山朝霞,仙姿靚潔不比凡品。”將杜堇與沈周、吳偉、郭詡等同列為畫品上等。
杜堇屬明代文人畫派代表,繪畫注重文學性和藝術性的結合,通過作品表達文人的情感和思想。也有學者把杜堇列為“京江畫派”的前輩人物。京江畫派自清乾隆中期延續(xù)到道光末年,在清代美術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畫學傳統(tǒng)可上溯至北宋大書畫家米芾,是從北宋水墨山水畫中一路發(fā)展而來。杜堇創(chuàng)作上效法北宋李公麟,加之本就在鎮(zhèn)江土生土長,因而其審美、志趣上有了京江風格,說他為“京江畫派”的前輩也就不足為怪了。
杜堇的藝術生命很長,有史書說他八十歲時還在作畫。杜堇的傳世名畫較多,有《竹林七賢圖》藏于遼寧省博物館,《梅下橫琴圖》藏于上海博物館,《祭月圖》藏于中國美術館,《古賢詩意圖》《東坡題竹圖》《邵雍像》等,均藏于故宮博物院。
責任編輯:阿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