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何為何獨重“律令圖書”
□ 滴石水
“沛公至咸陽,諸將皆爭走金帛財物之府分之,何獨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圖書藏之。”初讀《史記·蕭相國世家》時,對蕭何進入咸陽的作為有點不解。那個時代,天下紛亂,很多仗打的目的就是爭奪地盤、搶奪金帛財物。劉邦是這樣,項羽也是這樣。“項王與諸侯屠燒咸陽而去。”項羽進咸陽,搶光財寶,一把火把咸陽燒了。蕭何為什么隨著餓狼般的大軍進入咸陽后,不去搶奪金帛財物,獨去收取“律令圖書藏之”?深入研讀漢代歷史后,才明白蕭何此舉的英明,從心底里敬佩這位大漢帝國厥功至偉的戰(zhàn)略家、政治家。
蕭何收藏的不是一般的律令圖書,而是秦王朝的法律文書、地理圖冊、戶籍檔案、稅賦賬簿等等。常人眼里金帛財物是寶,而蕭何眼里這些“律令圖書”是寶中之寶,它們?yōu)闈h王朝的建立和鞏固,發(fā)揮了無法估量的作用。
“漢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戶口多少,強弱之處,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圖書也。”司馬遷用短短數(shù)語,歸納了“何具得秦圖書”的作用。大家都知道,項羽違背楚懷王當初的約定,不給劉邦做關中王,而是把他封到了巴、蜀。張良走項伯的后門,要來了漢中,于是劉邦當了漢中王。項羽范增以為,巴蜀漢中都是不毛之地,不要多久就可以滅掉劉邦。誰知劉邦嘴里大罵項羽背信,暗地里卻樂得去當漢中王。自己的實力斗不了項羽,躲進巴蜀安全。蕭何從“律令圖書”中得知,這些地方不但不窮,而且還富得流油。因為它們未遭戰(zhàn)亂。司馬錯平蜀后,又帶去了鐵器,經(jīng)濟持續(xù)快速發(fā)展。大家還都知道,劉邦和項羽曾在滎陽展開了曠日持久的拉鋸戰(zhàn)。項羽要烹劉邦父親而劉邦要分一杯羹的典故就發(fā)生在那場拉鋸戰(zhàn)中。劉邦被消耗得精疲力盡。山窮水盡之際,秦朝的“律令圖書”讓劉邦團隊柳暗花明。他和他的謀士們從秦國詳細的地理圖冊中找到了辦法,開辟北方戰(zhàn)場和南方戰(zhàn)場,三面迂回楚國。于是,韓信去趙代,劉賈走南路,隨何去九江,劉邦自己正面阻擊項羽。在這之前,軍神韓信沒有打過大仗。他仔細研究秦朝的地圖,開始了收復關中的“暗渡陳倉”之戰(zhàn),降服了兩個秦王,出關打下韓國,又回頭把章邯圈死在廢丘。一個關外漢,沒有秦朝的地圖資料,他是無法清楚關中地形城池和關口而又如此運用自如的。除了韓信這一路實現(xiàn)戰(zhàn)略意圖外,南路劉賈也連戰(zhàn)皆捷。項羽被三路打得身心俱疲,不想打了,劃鴻溝講和。
縱觀楚漢相爭,當初劉邦根本不是項羽的對手。劉邦被項羽打得狼狽不堪的許多歷史鏡頭,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后來翻盤了。是項羽不能打了?是劉邦突然特別能打了?當然不是。秦的“律令圖書”讓漢軍打得布局精巧、神出鬼沒、收放自如,猶有神助,最終讓項羽自刎了。
蕭何收藏的“律令圖書”,不但讓劉邦奪取了天下,而且讓漢王朝根基穩(wěn)固,天下安然。史稱“漢承秦制”,此話何意,我認為漢承的就是秦的“律令圖書”。“漢興,高祖初入關,約法三章曰:‘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蠲削煩苛,兆民大說。其后四夷未附,兵革未息,三章之法不足以御奸,于是相國蕭何摭秦法,取其宜于時者,作律九章。”(《漢書·刑法志》)蕭何結合漢初天下大勢和百姓民愿,研究秦王朝的“律令”,在比較完備的秦律基礎上,刪減、增補而制定漢律,即史上著名的“漢律九章”,使大漢王朝的法律系統(tǒng)化、條理化、規(guī)范化。此律對漢代乃至中國封建時代的法律制度建設,具有很大的影響,是中國法制發(fā)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
當初跟劉邦一起打進咸陽的漢初名臣還有曹參、周勃、樊噲、張良等等,為何蕭何獨去收藏秦王朝的“律令圖書”?這就涉及到一個人的政治智慧和眼界了。漢初名臣都是漢王朝的棟梁之才,但蕭何可謂棟梁中的棟梁。首先,他的視野廣闊。雖然秦末天下大亂,但他很清楚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后,“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地同域,量同衡,幣同形”,華夏智慧集大成,形成了最完備、最系統(tǒng)的國家治理體系,這是秦以前絕無僅有的,是最最寶貴的財富。其次,他目光遠大。秦末想當天下帝皇的諸侯幾十個。項羽借楚懷王之名分封的諸侯就有十八路。最后獨獨劉邦君臨天下。蕭何的政治目光起到了關鍵作用。而這種超乎常人的政治眼光最典型的表現(xiàn),就是他收秦“律令圖書藏之”。這個巨大的財富幫劉邦打敗了項羽,贏得了天下;這個巨大的財富也幫劉邦迅速安定了大漢王朝;不止于此,它還整個影響了漢王朝407年。“文景之治”“漢武盛世”“孝宣之治”“光武中興”“明章之治”“永元之隆”,漢代六大盛世中,我們都能找到借鑒秦“律令圖書”的影子。
后人研究蕭何的文章,數(shù)以萬計。我仍然要反芻蕭何獨藏秦“律令圖書”的史事,是想說,寶物于人類,有一人之寶,有一國之寶。寶人皆喜之,有志之士要重治國之寶、社稷之寶。一人之寶,即使終身受益,乃至惠及子孫,終有化作塵埃之日。而一國之寶,讓天下受益,使蒼生獲利,永遠是有生命的。
責任編輯:阿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