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zhèn)江是吳姓的發(fā)祥地之一

鎮(zhèn)江吳姓家譜書影

吳遵路

吳毓庭
文/邱隆洪
吳姓是全國第九大姓,將近2800萬人姓吳,約占全國人口的1.98%。江蘇是吳姓的發(fā)源地,也是吳姓人口分布第二大省,吳姓為江蘇第十大姓,全省將近185萬人姓吳,約占全省總?cè)丝?.2%。吳姓在鎮(zhèn)江排名第七,全市將近8萬人姓吳,約占常住人口的2.5%,吳姓人口在鎮(zhèn)江的分布密度略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平均每40個人中有一個人姓吳。
吳姓為最古老的鎮(zhèn)江姓氏
關(guān)于吳姓的起源,學(xué)者沒有形成統(tǒng)一的意見,有的認為上古時期就有吳姓,不過,多數(shù)姓氏書及吳氏家譜一般都認為吳姓是以國為氏,是泰伯、仲雍的后代。泰伯、仲雍是周王朝建立者姬昌(即周文王)的伯父,二人得知父親古公亶父(即周太王)有傳位給弟弟季歷以便將來再傳位給姬昌的心意后,主動讓賢,一齊離開周原(今陜西岐山北),奔往當(dāng)時還相當(dāng)落后的江南,并在這里建立了吳國,后為越國所滅,子孫便以國名為姓。除了這支吳姓,《中華姓氏源流大辭典》還記載了其他40多支吳姓來源。江蘇有支吳姓源自虞姓,相傳這支吳氏先祖本為項羽寵妾虞姬之族,項羽兵敗自刎后,其族人懼禍去虎頭,改姓吳。
跟大部分姓氏發(fā)源于北方不同,吳姓發(fā)源于江南。吳國滅亡后,吳王夫差子孫或被流放,或逃難四方,也有一部分隱居在江浙一帶,此后在大江南北的許多地方發(fā)展為名門望族,隋唐時期,吳姓的郡望就有濮陽、渤海、陳留、吳興、汝南、長沙、武昌等,可見吳姓在當(dāng)時已分布相當(dāng)廣泛。
鎮(zhèn)江是泰伯、仲雍到達江南最早的落腳地之一,也是吳國最早立國的地方,丹陽還有延陵季子廟,祭祀?yún)切帐甲嬷?、因三讓王位而被后世譽為“至德”的季札。鎮(zhèn)江作為吳姓的發(fā)祥地之一,當(dāng)無疑義。
吳姓是歷史最悠久的鎮(zhèn)江姓氏,公元前473年,越滅吳,吳國子孫遂以吳為姓,相當(dāng)一部分即居住在今鎮(zhèn)江市域,迄今有將近2500年的歷史。永嘉之亂時期,北方大批僑民南遷,其中就有吳姓僑居南徐州(治京口,今鎮(zhèn)江):吳隱之,濮陽鄄城人,累遷晉陵太守;吳欣之,晉陵利城人。
唐以后,除了本地吳姓之外,陸續(xù)又有外地吳姓遷入鎮(zhèn)江。鎮(zhèn)江方志有多支吳姓遷移今鎮(zhèn)江市域的記載,其中,宋代遷居鎮(zhèn)江的吳姓有:吳有年,其先沛人,紹興七年進士,因秦檜當(dāng)政,不仕,過丹陽,因家荊村。元代遷居鎮(zhèn)江的吳姓有:吳良貴,臨安人。清代遷居鎮(zhèn)江的吳姓有:吳守楗,江西人,贅丹陽滕村姜氏,遂占籍焉。
此外,清代駐防京口八旗漢軍有吳姓,清代駐防京口八旗蒙古旗人也有取吳姓的,他們的后代共同構(gòu)成了今天鎮(zhèn)江吳姓的一部分。
鎮(zhèn)江吳姓多稱季札之后
說到鎮(zhèn)江吳姓,季札是一位不能不提的人物。季札,春秋吳國貴族,相傳為吳泰伯十九世孫,吳王壽夢第四子,因受封于延陵一帶,又稱“延陵季子”,品德高尚,對權(quán)位淡漠,曾三讓王位,一生多次出使魯、齊、鄭、晉、徐等國,因富于才學(xué)、修養(yǎng),為各國賢士大夫所稱譽,后世尊稱為“南方第一圣人”。據(jù)家譜記載,吳國滅亡之后,季札的一支后裔留居故園,奉祀祖廟,一直生活在延陵(今丹陽西南一帶),其后散居丹陽、丹徒、句容及鄰近的武進、金壇等地,形成大小不等的許多吳姓分支,其中有的遠遷外地,后裔又重新回到祖地繁衍發(fā)展,派生出更多的吳姓分支,季札被這些吳姓分支尊為共祖。需要指出的是,雖然這些吳姓分支都尊季札為始祖,但是追溯的季札子孫名諱、世次卻并不一致,同一歷史人物在不同的吳姓家譜中,世次相差好幾代,顯然不可盡信,這或許也是吳姓家譜多把季札世系歸于外紀的主要原因。
《中國家譜總目》收錄鎮(zhèn)江吳姓家譜20多種,民間另有一些吳氏家譜未收錄其中,這些家譜記載的鎮(zhèn)江吳姓分支主要有:
1.潤東下令吳氏,這支吳氏尊季札為外紀始祖。內(nèi)紀始祖吳充, 建州浦城(今屬福建)人,宋神宗朝同平章事,譜稱季札五十一世孫,生子:英。吳英,蔭襲中書,升云南宣撫使,不受,隱居潤東下令,為此支吳氏始遷祖,后裔衍為乾坤、良善、喬庚、喬清、喬梓、第聯(lián)、齊家、修齊、勤儉等若干分,另有遷往周莊、云陽、藤料沙、句容等地的。
2.潤東周莊吳氏,這支吳氏出自潤東下令吳氏,吳英五傳至吳一言,元至大年間,自下令遷周莊。吳一言生二子:瑞一、瑞三。瑞一自西墻門遷土地橋,其后衍為東分、中分、西分、祥分及株樹巷、駱家村等若干支;瑞三居西墻門,其后又衍出北堰、下祁、昶家巷等若干支。
3.古潤吳氏,這支吳氏自稱延陵季子后裔,宋室南渡時自揚州灤江遷潤州,因譜牒亡佚,先祖名諱世次不可考,譜以元至正時人吳碧為始祖。九世起命名班次為:嘉道長延,文光必照,士在于善,懷德受教,克承佑啟,惟以永保……近代實業(yè)家、藏書家吳寄塵出自這支吳氏,譜名兆曾,系第十七世。
4.潤州吳氏,這支吳氏其實是由幾支徽州遷鎮(zhèn)江的吳姓共同組成的。新安始祖吳少微,唐代人,譜稱泰伯六十一世孫。始遷祖吳元昭(九十世)、吳鳴時(九十三世)、吳光國(九十三世)、吳夢弼(九十四世)等,明末清初自歙縣遷丹徒,為各支支祖。民國初年任鎮(zhèn)江商會會長的吳澤民(譜名兆恩)出自夢弼一支。
5.京江吳氏,始遷祖吳八二,元末明初自徽州遷鎮(zhèn)江,生三子:仲榮、仲華、仲實。后裔散居鎮(zhèn)江南城里東觀巷、南門外柴院、西門打索街等處,另有多支避亂流離他處。
6.潤南巉崗吳氏,這支吳氏尊季札為始祖。始遷祖吳永鉉,譜稱季札六十一世孫,宋樞密副使,世居潤州高莊,晚年致仕后,卜居郡城南長山之陽,名曰巉崗。吳永鉉生二子:德慶、德善,德善一支遷居丹陽。德慶居巉崗,其后有遷居鎮(zhèn)江城內(nèi)、丹陽、句容、金壇、揚州及浙江浦江、福建等地的。
7.潤州城南吳氏,始遷祖吳椿,字壽卿,號靜齋,宋代人。
8.潤南詐輸岡解巷吳氏,這支吳氏以季札為外紀一世祖,以南宋抗金名將吳璘為內(nèi)紀始祖。譜稱吳璘為季札四十五世孫,曾孫吳中?生三子:尚志,本支祖;尚仁,遷練湖莊前;尚義,遷大港圩里。五十二世添三、五十六世珍別為張巷祖,五十三世志中別為山巷祖,五十八世榛遷繆家甸,六十世起字派為:邦應(yīng)永懋文、志朝秉啟賢、良國家祥瑞、萬世克明……
9.丹徒吳氏,這支吳氏尊宋代吳安國為始遷祖。吳安國,處州(今浙江麗水)人,北宋宣和二年進士,曾以太常寺少卿出使金國,被留作人質(zhì)七年,終不變節(jié),《宋史》有傳。
10.潤州丹徒鎮(zhèn)吳氏,始遷祖吳生一,元明間遷居丹徒。
11.潤東當(dāng)江沙吳氏,這支吳氏奉季札為外紀始祖,元末,季札四十九世孫吳錦,因避募兵,從延陵遷至當(dāng)江沙,為本支內(nèi)紀始祖,后裔陸續(xù)遷居補東洲、德興洲、帽子洲、細民洲等地。二十一世起字派為:發(fā)達天良在、和同萬世祥、興家先立德、大國煥文章……
12.開沙吳氏,始遷祖吳啟文,清康熙年間人。
13.云陽固村吳氏,這支吳氏奉季札為始祖,始遷祖吳文初,宋代人,譜稱季札四十世孫。
14.豐洛吳氏,這支吳氏以宋代吳中復(fù)為始遷祖。吳中復(fù),譜稱季札五十世孫,興國軍永興(今湖北陽新)人,景祐五年進士,任監(jiān)察御史,清廉剛直,宋仁宗書“鐵御史”三字以賜,當(dāng)時號為“鐵面御史”。
15.延陵荊村吳氏,這支吳氏亦稱吳中復(fù)之后,始遷祖吳式,吳中復(fù)之孫,譜稱季札五十二世孫,南宋末年由延陵遷居荊村。
16.云陽吳氏,這支吳氏奉季札為始祖。始遷祖吳大本,又名歸生,譜稱季札六十四孫,明初自婺源遷丹陽呂城河北三里鋪,生一子:元祿,元祿生四子:榮四,居三里鋪;榮五,遷居江家渡;榮七,居呂城河北閘口;榮十,分居郝家廟。合族為四大分,各分后又衍出若干支。
17.休寧吳田分遷云陽吳氏,始遷祖吳文元、吳文華兄弟,明清之際自黎陽(今屯溪)遷丹陽。
18.延陵吳氏,這支吳氏奉季札為始祖,始遷祖吳文裕,宋代人,譜稱季札四十世孫。
19.丹陽吳氏,這支吳氏以南宋吳曜為始遷祖。吳曜,譜稱季札五十四孫,南宋嘉定年間任起居郎,后遷為宮講,因看不慣奸相誤國,托疾辭歸,遷居丹陽雙井巷,被尊為丹陽城內(nèi)吳姓始祖。七世孫吳敷,因執(zhí)教于珥村,明洪熙年間定居于此,為珥陵一支支祖;吳廉,嘉靖年間遷居訪仙橋博望堰,為訪仙一支支祖。
20.太平洲吳氏,這支吳氏又稱潤東吳氏、云陽吳氏,實為丹陽吳氏分支,始祖吳成,譜稱季札五十七世孫,元代人,韜跡田畝,曾孫吳敬,居丹陽城內(nèi)雙井巷,數(shù)傳至吳基,卜宅潤東包港,子孫或江南,或江北,或太平洲,遷居不一,被尊為本支支祖。清同治年間,創(chuàng)修支譜,鼎建宗祠,自稱“太平洲吳氏”。這支吳氏字派為:振昌守先志、慶兆錦長春……
■吳姓小檔案
吳
吳姓是全國第九大姓,將近2800萬人姓吳,約占全國人口的1.98%;
吳姓是江蘇第十大姓,全省將近185萬人姓吳,約占全省總?cè)丝?.2%;
吳姓是鎮(zhèn)江第七大姓,全市將近8萬人姓吳,約占常住人口的2.5%。
■鎮(zhèn)江吳姓名人
吳淑
宋代著名文學(xué)家,字正儀,丹陽人,博覽群書,以才氣聞名江左,參修《太平御覽》《太平廣記》等書,編有《事類賦》,被歷代士子文人當(dāng)作常用參考書。
吳遵路
北宋官吏,字安道,丹陽人,吳淑子,大中祥符進士,歷常州知州、尚書司封員外郎、代理開封府推官、三司鹽鐵判官、淮南轉(zhuǎn)運副使、兵部郎中、代理開封知府,后被宰相呂夷簡排斥,貶知宣州,再轉(zhuǎn)知永興軍,居官廉儉,勤于政務(wù),卒后家無長物,好友范仲淹分俸周濟其家人。
吳毓庭
清代書畫家,字梓林,篆隸、八分皆精,行楷亦有風(fēng)格,不立宗派,自成一家,所畫山水,亦知名。
吳寄塵
民國知名實業(yè)家、藏書家,名兆曾,字縉云,別號味秋,輔助張謇興辦實業(yè)達20余年,嗜書成癖,藏書數(shù)萬卷,1930年創(chuàng)建“紹宗藏書樓”,以示繼承文宗閣之意。
鎮(zhèn)江吳姓歷代涌現(xiàn)的名人有不少。明清兩代,鎮(zhèn)江吳姓有進士12人,舉人31人,《鎮(zhèn)江人物辭典》收錄吳姓人物110多人。
本版圖片均為資料圖
責(zé)任編輯:阿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