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热这里只有精品18,好逼天天有久久网站,www夜夜操comwww,美女网站视频一区,视频一区二区在线,国产偷亚洲偷欧美偷精品,激情婷婷成人亚洲综合

首頁 芙蓉樓 首頁

玉山大碼頭遺址一瞥

2025-03-06 09:37 來源:京江晚報

6440878_bf_1740657282021_b

掃碼進館  竺捷 攝

竺捷

這段時間,位于市區(qū)西津渡的玉山大碼頭遺址展示館成了網(wǎng)紅打卡點,游客們通過古渡遺址展示、歷代出土文物陳列等方式,了解玉山大碼頭乃至西津渡從三國至民國的歷史變遷。

在我國長江下游的南岸,曾經(jīng)有一個重要渡口,它就是我市的西津渡。然而,自明末清初開始,長江鎮(zhèn)江段河道向北發(fā)生偏移,西津渡所在的南岸江水漸漸遠去,逐漸變?yōu)殛懙?。到清代宣統(tǒng)年間,曾經(jīng)喧囂的古渡碼頭最終沉埋于地下。直到2009年,人們在考古挖掘中再次發(fā)現(xiàn)了西津渡玉山大碼頭遺址。

讓我們先回溯歷史,大致了解下玉山大碼頭的發(fā)現(xiàn)過程。清周鎬《京江廿四景》中有一幅《西津曉渡》,為我們描繪了西津古渡的勝景。周鎬生卒年不詳,字子京,鎮(zhèn)江人,清末道光時人,相傳為工匠出身,后習國畫,工山水。工匠成為畫師之后有一個好處,在當時攝影技術遠沒有普及的情況下,他的山水畫在狀物描形上能為后世提供很多線索和依據(jù)。這幅畫便達到了這一目的。畫面顯示,大碼頭在玉山山麓下,而且有一道石堤伸入江中,供乘客上下船之用。這為考古人員尋找玉山大碼頭遺址提供了最初線索。

線索二則來自于清嘉慶年間的《丹徒縣志》,里面有一張古地圖明確標出“玉山”和“大碼頭”,大碼頭所在位置與畫作《西津曉渡》吻合,位于玉山之西、超岸寺的門前。據(jù)說這是首次在史書中稱西津渡為“大碼頭”,也是相對于京口救生會設在蒜山東面的小碼頭而言。超岸寺建于十四世紀初,原名玉山報恩寺,清康熙皇帝賜名“超岸寺”,襲用于今。該寺在歷史上多有興廢,最近的一次興廢,出現(xiàn)在清咸豐光緒年間。咸豐年間,該寺毀于太平天國戰(zhàn)火,光緒年間至民國初年進行了復建,它的存續(xù)為考古人員鎖定了大碼頭的大體位置。

隨后的考古證明了這一判斷。2010年考古發(fā)現(xiàn)西津渡唐宋碼頭官署和渡口平臺遺址。進一步的挖掘探明存在清代碼頭遺址,深埋地下60余米。在位于渡口西區(qū)探方中,揭示出清代碼頭前段為緩坡石砌長堤式,遺址分早晚兩期,即一期和二期。

考古報告這樣講:清代二期碼頭遺跡疊加在一期之上,采用條石錯縫砌筑,至地面深3.2至6.05米,寬5.7至6.1米;探方內(nèi)東西長約22米,兩端落差近3米;西端伸向江中呈扇形展開,寬度約10米。碼頭石塊表面上還留有許多深洞,這是長期被船工??坑瞄L篙鐵鉤牽引、固定船舶所形成的。清代一期碼頭被包裹在二期碼頭之內(nèi),經(jīng)碼頭結(jié)構(gòu)解剖發(fā)現(xiàn),它被疊壓在二期碼頭夯土下部,寬約3.85米,兩側(cè)設有木樁,樁里貼附木板,板高約0.9米,厚約5厘米;兩側(cè)木板之間填滿塊石,其表面加筑夯土,灰黃色,厚約15厘米,含碎石子;頂面略高于木樁頂,推測在夯土之上當鋪有石面。

它說的是玉山大碼頭遺址展示館的核心所在,這段表述令人昏昏欲睡,如果換作記者的視角,雖不至于提神醒腦,起碼可以這樣說:整個坡道連頭搭尾的話在30米左右,寬度是八個步距,如果按60厘米步距來算,就是接近5米。上面鋪設的條石比較奇怪,不像是西津渡小碼頭街被行人磨得光溜溜的那種,也不屬于青石,倒是有點像花崗巖,且上面布滿了坑坑洼洼的孔洞,頗類似于火山巖。如果從平整度而言,確實是不敢恭維,路面極其不平。換句話說,這個碼頭是無法用小推車等帶輪子的運輸工具運貨的,無論是上船還是下船,基本上行不通,只能用于行人上下。

碼頭遺址前面是一段模擬清代渡口的動態(tài)畫面展示,當時的玉山大碼頭、金山和瓜洲城都位于一條直線上,參觀者可以設想自己就是一名舊時的渡客,準備上船一覽周邊的大好風光,當然你要排除現(xiàn)在地理方位造成的一些干擾。這里面還涉及一個史實:清代時期的西津渡,是歷史上最為繁榮的時期。西津渡碼頭熱鬧,市井興旺,超岸寺、龍王廟、天妃廟,香客綿延不絕;江面上千帆入津,云臺山與伸向江中的半島式玉山圍合而成的天然江灣,停泊著各式船舶。道光十年之后,江北,瓜洲城逐漸坍塌入江;江南,金山登陸,西津渡玉山大碼頭被漫漲的淤沙埋沒,被迫東遷至小蒜山以東……

記者參觀遺址展示館,還有意外的發(fā)現(xiàn)。在這段碼頭遺址的考古挖掘工作中,出土了不少清代瓷器,有青花瓷、冬青釉瓷、白釉瓷、紅彩瓷、粉彩瓷、霽藍釉瓷及少量外國瓷等標本。此外,遺址還發(fā)現(xiàn)一口清代窖藏,出土近200件瓷器標本,標本以“嘉慶”“道光”年號款居多,該窖藏也提供了一個清代晚期極具瓷器坐標意義的實例。同時,還出土了多件清初“王鼎臣供避風禪林”的碗底款,其揭示了超岸寺前身除“避風館”之外還有另一個別名——“避風禪林”。

古老的西津渡,自三國以來漸次發(fā)展,至唐時借勢大運河交匯長江,成為南北要津。清末開埠以后,西津渡東遷成為鎮(zhèn)江港。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鎮(zhèn)江港港池淤塞,東遷至圌山下大港新港區(qū)。而清末修筑的鐵路依然載著貨運列車駛向江濱碼頭。直到2001年拆除鐵路,西津渡最終結(jié)束了自己作為碼頭的歷史,轉(zhuǎn)而以一種風景區(qū)的面目示人。

今天我們看到的玉山大碼頭遺址和考古展陳,與依山傍水、因渡而生的西津渡歷史文化街區(qū)其實相輔相成,或者說前者是一個功能性主體,后者則是拓展衍生而成,進而成為我們這座城市的象征。

責任編輯:阿君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