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三位皇帝與鎮(zhèn)江
文/朱昌勤
北宋末年到南宋初的五六十年間,是宋朝最為混亂的時期。這期間出過三位皇帝,趙佶、趙構、趙昚,他們的掌朝能力參差不齊,但卻有著文才過人的共同特點。三位皇帝都曾到過鎮(zhèn)江,有的還在鎮(zhèn)江留下詩句,其內容深刻反映了當時的歷史背景,以及詩人的心境。
宋徽宗趙佶是北宋第八位皇帝。他曾作《在北題壁》詩:“徹夜西風撼破扉,蕭條孤館一燈微。家山回首三千里,目斷天南無雁飛。”這首詩是宋徽宗趙佶被囚五國城時,題寫在被囚禁的館舍墻上的。作為一位天子而成為階下囚,昔日的榮華富貴,轉眼煙云,心中自然充滿了感傷。
北宋“重文輕武”是其執(zhí)政主要特點,皇室愛好詩文、舞文弄墨是家傳,“文治”的宋朝曾經有了近百年輝煌。但到了宋徽宗時代,重用蔡京、童貫等昏官,權臣們利用手中的權力為自己謀取私利,導致政治腐敗嚴重,加劇了國家的經濟危機。宋徽宗時期軍隊管理混亂,戰(zhàn)斗力嚴重下降,面對外敵侵犯屢戰(zhàn)屢敗。金兵入侵時北宋軍隊毫無抵抗力,汴京朝廷大亂。
宋徽宗選擇逃亡,首先想到的就是鎮(zhèn)江,因為他對鎮(zhèn)江有著深厚的情感。從14歲開始趙佶曾有三年擔任鎮(zhèn)江軍節(jié)度使。他掌朝的政和三年(1113年),認為潤州地理位置優(yōu)越,背山面江,地勢雄險,是鎮(zhèn)守江防的重要地點,為凸顯潤州的重要,增強防御能力,下令將潤州提升為鎮(zhèn)江府,又讓親信蔡京之子蔡翛鎮(zhèn)守鎮(zhèn)江。因而在金兵入侵威脅汴京時,趙佶連夜躲到了最安全的地方鎮(zhèn)江。
南宋,宋高宗趙構曾作《漁父詞(其二)》:“薄晚煙林澹翠微,江邊秋月已明暉。縱遠柂,適天機,水底閑云片斷飛。”這首詞是趙構登基不久,遭到金兵追殺,逃到鎮(zhèn)江時所作。
趙構是宋徽宗的九子,靖康二年(1127年),金軍攻入汴京,俘虜了宋徽宗和宋欽宗,北宋滅亡。趙構在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改元建炎,建立了南宋。新政權的建立,隨之遭到金兵的圍剿。有史料載,趙構在金軍的追擊下,先逃到揚州,后從瓜洲乘小舟渡江至鎮(zhèn)江。“時百宦未至,僅內侍數人,禁軍無一從者從行者無寢具,而一國之君的趙構,此時僅以貂裘臥覆各半以御寒。”《漁父詞(其二)》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所寫,詞中“縱遠柂,適天機,水底閑云片斷飛”表達了詞人無可奈何、隨遇而安的心態(tài)。
歷史上趙構是偏安一隅的庸君。南宋在1138年定都臨安(今杭州)。趙構在位期間,對內鎮(zhèn)壓反對派,殺害忠臣岳飛等,對外則妥協(xié)于金國,每年向金國繳納大量金銀珠寶,表現(xiàn)出極大的軟弱和妥協(xié)。當然趙構能夠建立南宋并維持長久的偏安政權,還是顯示出他在整合資源和平衡各方利益的能力。
宋孝宗趙昚曾寫詩《題金山》:“屹然山立枕中流,彈壓東南二百州。狂虜來臨須破膽,何勞平地戰(zhàn)貔貅。”這篇詩作也被收錄在清朝楊棨《京口山水志》卷二中,全詩為:“崒然天立鎮(zhèn)中流,雄跨東南二百州。武士每登須破膽,毋勞平地戰(zhàn)貔貅。”雖然兩個版本稍有不同,但趙昚來鎮(zhèn)江作詩的歷史應該是確鑿無疑的了。
趙昚是宋高宗趙構同宗侄兒、養(yǎng)子,南宋第二位皇帝,在位共28年。趙昚的個性沒有父輩那么軟弱,年輕時就關注著國家大事。鎮(zhèn)江是抗金江防要塞,韓世忠曾經在鎮(zhèn)江大敗金兵,讓南宋士氣大振。還是太子的趙昚,一次隨高宗來鎮(zhèn)江巡視江防,至金山望長江天險,陡增抗敵的決心。于是寫下了豪情萬丈的《題金山》,抒發(fā)了抗金復土的強烈意愿,“狂虜來臨須破膽,何勞平地戰(zhàn)貔貅”,詩人堅定北伐的雄心壯志躍然在詩中。
1162年趙昚當上皇帝后,便立即兌現(xiàn)自己的諾言。他致力于改變南宋長期以來安于現(xiàn)狀、缺乏活力的局面,為岌岌可危的南宋王朝帶來了生機和希望。軍事上趙昚果斷為岳飛等人平反昭雪,使南宋軍隊凝聚力大為提升,他重用主戰(zhàn)派張浚、虞允等名將,于1163年便展開了隆興北伐,同年5月,宋軍打敗了金將蕭琦的部隊,一舉奪取了靈璧、虹縣、宿州等北方失地。雖然隆興北伐最終在符離之戰(zhàn)中失敗,但還是與金國簽訂了和平條約。“隆興和議”后,宋金保持了三十年的和平局面。
趙昚吸取了權相秦檜長期位居宰相、形成盤根錯節(jié)勢力的教訓,大力推進政治改革,縮短宰相任期,嚴格限制外戚干預朝政,確保政治清明。在趙昚的治理下,南宋迎來了“乾淳之治”。這一時期,南宋政治清明、社會穩(wěn)定、經濟繁榮、民生富庶。
責任編輯:阿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