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大王葛城義舉

葛城國家級文保碑

丹陽珥陵葛城遺址考古發(fā)掘現場
□ 盧 政
2007年至2008年間,考古專家在丹陽發(fā)現了吳國都城“葛城遺址”,轟動了全國。
葛城遺址位于珥陵鎮(zhèn)東南的南葛城村東側,遺址高出地面約4米至5米,鎮(zhèn)江博物館于2007年7月至8月對該遺址進行了勘探和試掘,同年秋至翌年春,南京博物院文物考古研究所又展開了更大規(guī)模的鉆探與發(fā)掘,取得了豐碩的成果,認定是西周至春秋時期的吳國古城遺址。
城址內分布有窖穴、房基、水井、水溝,城址外分布有土墩墓。遺址中出土有較豐富的陶器、石器、青銅器等吳文化遺物。
文化遺存分為三期。第一期陶器刻槽盆、鼓腹簋等頗具商晚周初的陶器風格,時代應屬西周中晚期;第二期陶器與丹徒斷山墩第三期陶器特征相似,應屬春秋前期;第三期與丹徒團山第六期陶器特征相似,屬春秋后期。遺址中未發(fā)現戰(zhàn)國時期遺存,說明城址是遭突發(fā)事件而被廢棄的,這應與越滅吳戰(zhàn)爭有關,廢棄時間應在公元前473年勾踐滅吳后。
鉆探發(fā)掘成果表明,葛城使用時代貫穿吳國歷史的整個過程,是江蘇境內所發(fā)現的時間最早、使用時間最長、保存比較完整的吳國城址。專家推測,葛城古城就是吳國的早期都城。
現有資料顯示,吳國的第一都在無錫梅里,第三都在馬山闔閭城,第四都在蘇州木瀆吳大城。而吳國的第二都究竟在哪里?這是千年之謎。葛城遺址的發(fā)現揭開了第二都之謎。
2013年5月,葛城遺址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葛城出名了,關注的人也多了,圍繞葛城的話題也多了。筆者到當地調查才知,當地人把葛城叫“黑城”。為什么呢?一說是古城土壤多為黑褐色,所以得此名。一說是古代這里叫闔閭城,“闔”與“黑”在丹陽方言中諧音,所以叫“黑城”。
進一步調查得知,宋代時有個葛仙翁在此修道,故又稱葛城。葛城以前有人居住,而且還有許多故事,其中一個是“鄭大王葛城舉義”的故事,很吸引人。
話說以前葛城本是個廢城,沒人住,不知什么時候從河南滎陽來了一支鄭氏隊伍在此居住,繁衍生息數百年后,形成了個大莊子,人口竟達千人。
元朝末年,天下大亂,農民起義紛起,單江浙就有徐壽輝、劉福通、陳友諒、張士誠、朱元璋好幾路人馬。特別是張士誠的部隊與朱元璋的部隊在江南拉鋸戰(zhàn),民眾深受其亂,盜賊橫行,民不聊生。
葛城里的百姓為了自保,在莊主鄭大王的率領下,積極采取措施,加固城堡,修筑工事,儲存糧食,隨時抵抗亂軍的侵擾。莊主鄭雄,有膂力,武藝超群,常使一口五十八斤重的長柄大刀,人稱鄭大王。據說城中原有古井一口,水紅色,人常喝此水力大無窮,鄭雄與一班兄弟就是喝紅井水長大的,個個有力氣,周圍的村莊都不敢來惹事。
鄭大王有個怪脾氣,每天都要讓人把他的長柄大刀抬出去,掛在高高的城樓上,以示威風。那年月,朝廷昏庸,災荒四起,天下大亂。鄭大王召集八百鄉(xiāng)民,日夜操練,力圖自保。
一次張士誠派大將呂珍去攻打鎮(zhèn)江。這個呂珍,字國寶,早年隨張士誠在泰州白駒場起義,敢戰(zhàn)善戰(zhàn),常派偽裝好的將卒夜襲敵營。每次戰(zhàn)斗中都命令部下高歌吶喊,用噪嚷聲瓦解對方斗志。但這次攻打鎮(zhèn)江,遇到了硬茬,遭朱元璋軍的埋伏,兵敗退了下來。
呂珍又氣又急,為報兵敗之仇,便率幾十個親兵日夜兼程,到蘇州向張士誠搬救兵。沒想到,他們情急之中走岔了路,在丹陽境內兜了個圈子,陰差陽錯來到了葛城。
呂珍見村莊規(guī)模宏大,還有城墻、城門,不覺詫異。待他看到城樓上高懸的那把刀時,不覺大驚。那刀又闊又長,錚亮錚亮,在日光下射出耀眼的光芒。他想:“此刀少說有五十多斤啊!能使此刀的定是個奇才。而且如此大莊,定有精兵,若能得到良將,借到精兵,不是兩全其美么!”
于是,他們喊了城門,進入莊子。鄭大王生性豪爽,平時喜歡和耍刀弄槍的好漢交談、喝酒。他熱情地接待了呂珍。呂珍說出了自己的身份,想請鄭大王出山,共圖大業(yè)。誰知鄭大王先是虎目圓瞪,繼而不住搖頭,說自己不愿殺人放火,本莊的八百精兵也只是保莊安民的。任憑呂珍怎樣請,怎樣勸,就是不允。呂珍見他如此不領情,認為丟了自己大將軍的面子,酒也不喝,飯也不吃,悻悻離去了。
呂珍到了蘇州,搬到了救兵,但已不能去打鎮(zhèn)江,而是被派往救常州,因為那里已被朱元璋的軍隊圍困,形勢危急。呂珍率軍出發(fā)后,想起在葛城丟面子之事,怒氣始終不消。他擔心鄭大王投靠其他義軍,會對自己不利,便私自率部繞到葛城來勸鄭大王。
他在城外駐下人馬,讓人遞書給鄭大王,要他帶兵投靠,不然莫怪自己無情,文辭非常強硬。鄭大王見了書信,氣憤不過,本想率眾迎戰(zhàn),但一想呂珍有兩萬多人馬,而且久經沙場,能征慣戰(zhàn),自己的八百人不是去送死嗎?他不愿投靠呂軍,也不愿給村民帶來禍害,便當即解散八百人,自己單刀匹馬出來迎戰(zhàn)。
呂珍見鄭大王單騎出戰(zhàn),手綽大刀,威風凜凜,怕打不過他,被眾人嗤笑,就暗令三個弓箭手先行齊射。鄭大王猝不及防,當場被冷箭射殺。鄭大王一落馬,呂珍就帶兵沖進城內,殺入村莊,不但燒掉了村上大半房屋,還毀掉了城墻,殺掉了大批莊民,這才趕往常州救援。
誰知呂珍還沒趕到常州,途中又中了徐達軍的埋伏,一場大敗,折損兩員大將,最后只得帶著殘部進了常州城,死守不出。葛城經此大難,從此一蹶不振,居民漸稀,日漸荒蕪,最后就成了一座空城。而張士誠的光景也不好過,在與朱元璋爭斗中,連連丟城失地,每況愈下。呂珍后來在湖州之戰(zhàn)中被徐達圍困,被逼投降。
責任編輯:阿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