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青青的山崗
□ 李學軍
好像就是個約定,每次來到這青青的山崗,天空總飄忽著雨絲,淅淅瀝瀝的雨像一夜過后將散未散的霧靄,給春天的山野著上了潮濕的淡乳色,霧嵐襲上山頂,遠近一片灰色。
不為別的,就是為了祭拜抗日戰(zhàn)爭時期,新四軍挺進江南后不久,發(fā)生在家鄉(xiāng)那場規(guī)模較大的血戰(zhàn),以及犧牲的那位年輕的新四軍老二團政治部主任肖國生和他長眠在此半個多世紀的戰(zhàn)友。
我在山崗里凝望,在微雨中靜思,盡管經過雨絲的沖洗,視野已然一片春色,風光秀美。但還是被雨霧掩蓋了濃烈色調,所有的色彩淡若無痕,就像所有曾經的壯烈都被山崗斂收在靜止中,光華流年,不著痕跡。
我無言,卻在心底試圖和群山對話,這么多年過去了,你還在歷史的硝煙中撿拾記憶的殘片嗎?在鮮血浸染過的土地上,開出火焰般的無名野花,一株又一株,一叢又一叢!
江南的春天總是那么花紅水碧,嵐影沉浮,晨光掩映。一旦大地母親遭到外敵入侵的鐵蹄蹂躪時,優(yōu)秀的中華兒女殊死同歸,甘灑熱血,以血肉之軀筑起民族脊梁;他們執(zhí)筆為槍,為革命事業(yè)培育火種;他們或投身前線,或動員民眾,或后方支援……在這片浸透著鐵血與忠魂的熱土上,抗戰(zhàn)記憶從未褪色。
自新四軍彎弓射日到江南,便取得韋崗伏擊戰(zhàn)、火燒新豐火車站、夜襲句容縣城等一連串大捷。1939年3月7日凌晨,惱羞成怒的日寇集結數(shù)千步騎兵,合擊包圍新四軍一支隊老二團宿營地上會、下會村,進行瘋狂反撲。作為其中的一場戰(zhàn)斗,白石山突圍戰(zhàn)被時間深深地烙印進史料中,燦然生輝,永遠鮮活。
就在這里,當初海拔119米的制高點白石山,經過時光的淘洗,不斷被削平開挖,如今只剩下長滿野樹野花的土山崗,一條村級柏油馬路熱鬧地穿山而過,道路兩旁是村莊和現(xiàn)代化廠房,四周田疇阡陌,溝壑縱橫。這是一個曾被槍聲撕裂,又被槍聲拷打的深沉的山崗。
在我舊時的記憶當中,在每年清明節(jié)前夕,附近學校的老師都會組織學生抬著自制的花圈,胸佩紙扎的小白花,步行十余里去祭掃肖國生烈士墓。山路曲折難行,同學們年齡不大,卻在行進途中沒有一人叫苦喊累。與其說是去祭掃烈士墓,不如說是一次神圣的朝拜。因為大家都知道,脖上系著的紅領巾是鮮艷五星紅旗的一角,同樣都是由烈士的鮮血染成的。
印象中肖國生烈士墓建在山坡上,墓地呈雙墓并列結構,高大的紀念碑矗立于墓前,正面鐫刻“浩氣參天”四個大字。墓園占地面積不大,墓地周邊種植青松翠柏,形成莊嚴肅穆的環(huán)境。每回祭掃活動時,都有位新四軍老戰(zhàn)士站在黑壓壓的隊伍前,抖著蒼老的手臂,向大家講述那場白石山突圍戰(zhàn)的詳細場景,以及新四軍在江南敵后英勇抗擊日寇的事跡。天空中白云緩緩移動,綠油油的莊稼旺盛喜人,祖國的花朵們接受著愛國主義教育,心中升起對烈士的敬仰之情。
那是在1939年的春天,鮮血把大地染成赤紅。老人的表情悲痛:突圍戰(zhàn)中,每隔一段距離都有倒下的新四軍戰(zhàn)士,他們都是由南方八省紅軍戰(zhàn)士組建起來的抗日游擊健兒,都是寶貴的革命火種。他們都非常年輕啊!肖國生犧牲時不過22歲,就倒在了我們腳下的這片土地上。史料記載,1939年3月7日凌晨,連續(xù)遭新四軍痛擊的日軍不甘失敗,集中相當數(shù)量的兵力,分兩路向移駐上會、下會村的新四軍老二團駐地進行圍堵“掃蕩”。緊要關頭,團領導決定率部向句容西北方向的白石山突圍。肖國生拒絕了先行撤離的要求,把所帶的文件及印章都交給準備突圍的同志,自己留下來指揮作戰(zhàn)。戰(zhàn)斗從黎明一直打到黃昏,敵人的多次沖鋒被擊潰,二團主力終于突出重圍。在轉移中,肖國生不幸負傷。為了不連累其他戰(zhàn)友突圍,命令守衛(wèi)在他身旁的戰(zhàn)士火速沖出去,自己掙扎著站起沖鋒時身中數(shù)彈壯烈殉國,此戰(zhàn)我軍犧牲指戰(zhàn)員58名。戰(zhàn)后,當?shù)匕傩諏⒘沂康倪z體遷移到就近的鄭庠村集中安葬。
1952年,當時的句容縣人民政府在白兔鎮(zhèn)鄭庠村為肖國生等在此戰(zhàn)中犧牲的烈士建墓立碑,上刻“浩氣參天”四個大字。
這些前仆后繼的場景就像一群浮雕在我的腦海里矗立,他們在眼前廝殺吶喊,他們目光如炬震撼心靈,他們把血肉融進用生命守衛(wèi)的土地,把魂魄寄存給了那片山崗煙霞。
還有更多不知名的英勇戰(zhàn)士,年輕而美好的青春如這山崗上常青樹一樣堅強,像山間的巖石一樣緊固。以簡陋的裝備反擊著日寇的鐵桶圍困,他們選擇了以血肉筑城,與山崗同在,這些年輕的面容、真實的生命永遠定格在1939年3月7日這天。這么多年過去了,我們是否知道他們究竟是誰家的孩子?每個鮮活的名字是否都鐫刻在了烈士的豐碑上?他們在遙遠的天國是否能靜靜地安息?他們就是山崗上的紅杜鵑,在風雨中怒放再生!
上會、下會戰(zhàn)斗后,數(shù)千名群眾在家鄉(xiāng)兩次聚會沉痛追悼肖國生等烈士,哭聲一片。得知肖國生犧牲噩耗的周恩來揮淚寫下悼文,稱他的犧牲“代表了一年來新四軍無數(shù)英勇烈士的犧牲,代表了新四軍高級干部奮斗犧牲的領導精神,更代表了多年奮斗至死不息的革命者的意志,不畏強寇勇往直前的青年政工人員的模范”。陳毅也親自為他寫下悼文:“茅山的風雪,長江的波濤,江南數(shù)萬同胞的怒吼,都在追悼我們的抗戰(zhàn)英雄肖同志的死去,都在準備著向敵寇復仇……”
責任編輯:阿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