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捧“紅燭”,照亮“家”“國”前程
燭光搖曳,雖微而暖;師者執(zhí)炬,雖艱而恒。人民教師手中所捧,非止書本粉筆,更是一盞盞照亮個體與民族前程的“紅燭”。這光芒既溫柔地灑向一個個渴望知識的心靈,改變著個人與家庭的命運軌跡;亦如熊熊火炬,匯聚成推動國家前行、民族復興的磅礴力量。于微處見深情,于宏闊處見遠志,這正是教師工作的雙重偉力與不朽價值。
于細微處觀之,教育是扭轉(zhuǎn)個體命運的支點,是家庭希望的源泉。每一個孩子背后,都承載著一個家庭的期待與夢想。教師以知識為舟,以關懷為槳,助其渡過迷惘之河,駛向開闊人生。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言:“教育的藝術(shù)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這種激勵與喚醒,往往能點燃一個孩子內(nèi)心的火焰,使其找到方向,掙脫困境。無論是助寒門學子以知識改變境遇,還是引導迷茫少年以理性重塑自我,教師的工作都在書寫著“一個孩子——一個家庭”的命運詩篇。這燭光雖看似局限于一方課室,其溫暖卻足以焐熱整個家庭的世界,重塑代際命運的鏈條。于宏大處視之,教育是塑造國家棟梁與民族未來的基石,是國力競爭最深沉的續(xù)航力。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今日課堂上的學子,將是明日社會的中堅、科技的先驅(qū)、文化的傳承者與創(chuàng)新的引擎。梁啟超早已吶喊:“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這智、富、強的根源,正系于教育之上,系于無數(shù)教師的默默耕耘。他們不僅傳遞知識,更塑造著一代人的價值觀、思維品質(zhì)與創(chuàng)新能力,為國家培養(yǎng)合格的公民與卓越的建設者。從“兩彈一星”元勛們背后默默奉獻的恩師,到今日在創(chuàng)新前沿奮戰(zhàn)的無數(shù)科技工作者的啟蒙者,教師群體堪稱民族復興的“播種人”與“奠基者”。陶行知道出真諦:“教育是立國之本”,教師因而成為立本之本的守護神,其手中紅燭匯聚,足以照亮國家前行的萬里征途。
“家”之命運與“國”之前程,并非割裂的兩端,而是在教師手中實現(xiàn)辯證的統(tǒng)一與能量的傳導。無數(shù)個體命運的提升,共同匯聚成國家民族進步的洪流;而國家的繁榮與穩(wěn)定,又為每個家庭與個體的發(fā)展提供最廣闊的舞臺與最堅實的保障。教師正立于這“家”與“國”的交匯點上,其工作兼具深刻的現(xiàn)實意義與深遠的歷史意義。他們以文化人,以德育才,在平凡的崗位上完成著最不平凡的使命:既為每一個“小家”點亮希望之燈,更為中華民族這個“大家”的偉大復興熔鑄最寶貴的人力資本與精神資源。
紅燭之光,不爭日月之輝,卻足以驅(qū)散黑暗,溫暖人心,指引方向。致敬每一位手捧“紅燭”的人民教師。他們以摯愛、奉獻與智慧,默默履行著那份“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這燭光,微弱處,溫暖一個個家庭;這燭光,匯聚處,照亮一個民族的未來。愿尊師重教蔚然成風,愿紅燭之光永續(xù)傳承,如此,則家國之幸,民族之福,未來可期。(周雄)
責任編輯:彭羽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