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蓼紅了
文/唐紅生
近幾年,除了筆耕不輟外,我還愛上了國畫。起初是上網(wǎng)課打基礎(chǔ),后來跟著本地兩位中美協(xié)會員分別學習山水畫和花鳥畫。
入秋后的某天,教花鳥畫的老師為了應(yīng)景,特意講授紅蓼的畫法。他調(diào)好顏色,邊示范邊講解,時而揮毫潑墨、大膽落筆,時而精雕細琢、細心收拾,不多時,一幅花開熱烈奔放的紅蓼畫便躍然紙上。只見紅蓼莖稈上部分枝繁多,且長著密密匝匝的細毛,葉似桃葉而略顯纖細?;ǔ仕霠?,宛如染了胭脂,又似天邊的晚霞,隨風搖曳,甚是俏麗。細看每朵花都由許多細小的花瓣簇擁而成。紫紅壯碩的莖稈上,一只翠鳥輕盈落下,壓彎了花穗。它圓睜雙眼,緊盯著水面,仿佛隨時準備俯沖下去捕食。
畫中的紅蓼妍美、鳥兒靈動,同學們交口稱贊,這也勾起我兒時的回憶。紅蓼是蓼科蓼屬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在老家的鄉(xiāng)野極為常見。它逐水而生,有的生長在河塘邊,有的直立于溝渠旁。每當秋季來臨,鮮紅的花恣意地綻放,或垂頭若思,或仰望天空,渲染著濃濃的秋意。因其味辛辣,家鄉(xiāng)人稱為“蓼辣子”。那時,只覺得它普通,甚至還有點土氣,沒想到入畫后竟這般風姿綽約。
紅蓼為何稱為游龍呢?“游”是因為“枝葉之放縱也”,“龍”是“其枝干樛屈,著土處便有根如龍也”。由于紅蓼可長到一人多高,根部粗壯,莖稈節(jié)間膨大,透著紅暈,整體形態(tài)如龍身。那小碎花朵連成的穗狀,恰如龍的鱗片。兒時,小伙伴們會握住莖稈底部,在空中擺動,盡情地玩起“舞龍”的游戲,那場景確實與鄉(xiāng)間舞龍神似。
紅蓼作為秋日的意象,屢見于詩詞畫作。“秋波紅蓼水,夕照青蕪岸。”紅蓼倒映著水面,又與夕陽相映,那一抹紅愈加動人。“老作漁翁猶喜事,數(shù)枝紅蓼醉清秋。”一個“醉”字用得如此精妙,紅蓼令人迷醉,連秋天也跟著一同醉了。“白蘋紅蓼西風里,一色湖光萬頃秋。”紅蓼如水畔最美的云霞,點綴著秋意。
《本草綱目》中記載:“古人種蓼為蔬,而和羹膾。”由此可見,紅蓼的嫩莖葉可以作為蔬菜。“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蘇東坡不僅是文學家,還是美食家。當和煦的春風吹拂大地,紅蓼開始發(fā)芽生長,將嫩嫩的蓼芽清洗干凈,既可以焯水后涼拌,也可以蒸熟食用,均鮮美無比。
除此以外,老家至今還沿用蓼花做酒曲釀酒的工藝。小時候,不少人家會自釀米酒,米酒的好壞,關(guān)鍵在于酒曲。紅蓼是制作酒曲尚佳的原材料。紅蓼尚未綻開花蕊,采摘回來洗凈,反復揉搓,用其汁水拌上面粉和麩皮,做成丸子,自然風干后就可以使用了。如今,老家南部的有機農(nóng)業(yè)圈里,有一家酒廠在制作酒時會用到蓼花。每當糯米豐收后,便開始它的釀酒歷程。以有機醪糟入饌,將糯米中的礦物質(zhì)、維生素B族等營養(yǎng)物質(zhì),全部吸收消化。其酒曲中特地添加了紅蓼。常見的甜酒曲菌種較為單一,因此做出來的酒釀只有甜味和酒味。而多了一味“蓼”,便有了植物芬芳,味道越發(fā)甜糯,濃稠潤口。紅蓼的果實與莖葉也可入藥,具有祛風除濕、清熱解毒、活血止痛等功效。
我將習作《清秋紅蓼圖》放在案頭,常常想起兒時的歡樂時光,想起家鄉(xiāng),那是一種無法割舍的情懷。
責任編輯:阿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