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zhèn)江施姓為什么認朱然為先祖?

施父

朱然

施姓家譜書影
文/邱隆洪
施姓,在全國大姓中排名第106位,全國有超過206萬人姓施,約占全國人口的0.15%。江蘇集中了全國將近五分之一的施姓人口,為全國施姓分布第一大省,施姓在江蘇姓氏中列第42位,全省有將近40萬人姓施,約占全省人口的0.47%。施姓在鎮(zhèn)江姓氏中排名第41位,全市有將近1.5萬人姓施,在鎮(zhèn)江常住人口中約占0.47%, 施姓人口在鎮(zhèn)江的分布密度與江蘇平均水平大致相當(dāng),但是要大大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平均每210個人中差不多有一個人姓施。
鎮(zhèn)江施姓的歷史相對較晚
施姓有多支來源,其中很重要的一支為春秋魯惠公子尾之后,公子尾字施父,子施伯以其字為氏,公子尾(施父)亦被后世尊為施氏得姓始祖。江南的一支施姓相傳為明初學(xué)者方孝孺的后人,方孝孺原為建文朝大臣,靖難之變后,因不肯為朱棣(明成祖)起草登基詔書被誅十族,據(jù)稱其族人中有的避禍逃至崇明,改姓施,取“施,方人也”之義?!吨腥A姓氏源流大辭典》收錄了施姓的其他10多支來源,主要為少數(shù)民族漢姓。
施姓發(fā)源于山東,早期主要在山東、安徽一帶發(fā)展。今江蘇境內(nèi)早在西漢初年甚至更早一段時期就有施姓分布。施雔,西漢今文易學(xué)“施氏學(xué)”的開創(chuàng)者,宣帝時立為博士,史書稱其為沛(今江蘇沛縣東)人。
江南一帶在東漢末年有施姓居住、生活,據(jù)施氏族譜記載,東漢有施延,蘄(今安徽宿縣南)人,順帝時為太尉,有三子,其長子施崇與次子施憲于董卓之亂時渡江,定居于丹陽郡(治今安徽宣城)安鄉(xiāng)安施里,子孫繁衍,后分布于今江蘇、浙江、江西、安徽的一些地方。三國吳國將領(lǐng)朱然(本姓施)即出自這支施氏,家譜稱朱然復(fù)姓施,被后世許多施姓尊為遠祖或始祖。唐朝時期,由安徽古施國南遷的一支施姓在吳興郡(今浙江湖州)發(fā)展成為望族,其后播散江南各地,故后世多以吳興為郡望堂號。
施姓在今鎮(zhèn)江市域居住、生活有記載的歷史相對較晚,唐代以前今鎮(zhèn)江市域有無施姓居住、生活,待考。施敬本,丹陽人,唐開元中為四門助教,這是史志較早記載的鎮(zhèn)江施姓人物。
宋代起,施姓在今鎮(zhèn)江市域有較廣泛分布,北宋淳化三年《潤州砌大市磚街》碑所見姓氏中,就有施姓。
此外,清代駐防京口八旗漢軍有施姓,清代駐防京口八旗蒙古旗人也有取施姓的,他們的后代共同構(gòu)成了今天鎮(zhèn)江施姓的一部分。
多支鎮(zhèn)江施姓以朱然為先祖
施姓在鎮(zhèn)江主要分布在市區(qū)、丹陽、揚中,多支鎮(zhèn)江施姓尊三國時期吳國名將朱然為先祖。朱然,字義封,丹陽故鄣(今浙江安吉)人,本姓施,由其舅毗陵侯朱治撫育長大,遂姓朱,早年讀書期間和孫權(quán)相交甚篤,孫權(quán)統(tǒng)事后,歷任余姚長、山陰令、臨川太守,加折沖校尉,曾隨呂蒙擒殺關(guān)羽,以功遷昭武將軍,封西安鄉(xiāng)侯。呂蒙死后,代替呂蒙鎮(zhèn)守江陵。夷陵之戰(zhàn)中,與陸遜合力大破劉備,拜征北將軍,封永安侯。魏國趁機攻吳,朱然堅守不出,曹真、夏侯尚、張郃等魏將圍攻江陵六月之久,朱然從此“名震敵國”。官至左大司馬、右軍師。
方志、家譜記載的鎮(zhèn)江施姓來源主要有這么幾支:
1.潤東施氏,這支施氏以施父為得姓始祖,第四十四世施志寧為遷嘉禾(今浙江嘉興)始祖,施志寧第十九世孫施天瑞,字國祥,宋朝奉大夫,總轄某府,譜稱總轄公,自槜李(嘉興別稱)遷崇明,為遷崇明始祖,數(shù)傳至道采、道宋兄弟,施道宋遷居上饒,施道采遷潤東之小大港,為本支始祖,后裔轉(zhuǎn)遷順江洲、細民洲、太平洲及江北等地,衍出揚中施氏、延令施氏等。
2.揚中施氏,這支施氏實為潤東施氏分支,施道采十一世孫施元得,清代攜子自潤東小大港遷太平洲,為本支始祖,二子施盛富、四子施盛萬居老郎街,三子施盛貴居下八橋,后又與原先從江都遷居太平洲的施姓聯(lián)宗,世代繁衍,子孫聚居地遍布揚中各地。這支施氏字派為:盛云顯明、韶光正大、吉慶有余、福壽永康……
3.云陽施氏,這支施氏奉施敬本為遠祖,以元代河南路守華陽公(佚名)為始祖,譜稱華陽公念丹陽為桑梓之地,遂由句曲徙居云陽。至第六世施澄、施浚兄弟,又由丹陽城中再徙春塘,開基立業(yè)。子孫有遷居揚中興隆、長旺、油坊、八橋、永勝、西來橋等地的。
4.云陽鶴溪施氏,這支施氏自稱三國東吳大將朱然之后,譜稱朱然從舅氏姓朱,后復(fù)姓施,譜以施父為始祖,朱(施)然為三十九世,四十四世施志寧為嘉禾(今浙江嘉興)始祖,施志寧,字載之,號云山先生,年十六登進士第,拜金紫光祿大夫,謚文忠,六十二世施天瑞,字國祚,宋朝奉大夫、總轄,靖康末年遷崇明,為崇明始祖,至七十世施玭,生八子:孟達、孟懷、孟文、孟謙、孟宗、孟和、孟啟、孟佑,三子施孟文,明弘治年間卜宅邑東大華之南沙地村,為本支始遷祖,施孟文生五子:謐、昌祚、昌徹、昌宗、昌嗣,長子施謐仍居崇明,其余四子衍為四派,散居大華沙地村及鄰近的萬塘里、嚴家莊、施石橋、上莊、后沙地、奔牛長舍村、六房村、錢家村、塘壩頭、白蒲塘、歐家村、南西村、西塘頭、洪家村等10余個村莊。
5.句容施氏,這支施氏始遷祖不詳,其中一支在唐萬歲通天元年(696)與陸、宋、黃、顧、董五姓遷崇明東西兩沙,為崇明最早的一批居民,辟草墾土,易而為田,繁衍生息,后來發(fā)展成為崇明大族。
6.句容施氏,這支施氏亦稱朱然之后,以施父為始祖,六十二世施天壽,為施天瑞之弟,靖康末年,兄弟倆自開封南下,施天瑞遷居崇明,施天壽卜居句容。六世孫施廷善,南宋孝宗淳熙年間舉人,也遷居崇明。
■施姓小檔案
施
施姓是全國第一百零六大姓,超過206萬人姓施,約占全國人口的0.15%;
施姓是江蘇第四十二大姓,將近40萬人姓施,約占全省人口的0.47%;
施姓是鎮(zhèn)江第四十一大姓,將近1.5萬人姓施,約占全市常住人口中0.47%。
■鎮(zhèn)江施姓名人
施敬本
唐代儒學(xué)家,潤州丹陽人,開元中為四門助教,以太常博士為集賢院修撰,遷右補闕、秘書郎,熟悉典章制度,與賈登、張煊、李銳、王仲丘、陸善經(jīng)、洪孝昌等撰輯《大唐開元禮》,唐玄宗舉行封禪大典時,特地下詔,讓中書令張說向他了解有關(guān)禮制典儀,《全唐文》收其文2篇,《新唐書》有傳。
施樞
宋代詩人,字知言,號蕓隱、浮玉,丹徒人,晚年寓居湖州,理宗時為浙東轉(zhuǎn)運司幕屬,復(fù)為越州府僚。官至從事郎、知溧陽縣。工詩,有《蕓隱橫舟稿》。
施峻
清代詩人,字子頎,號云樵,鎮(zhèn)江人,布衣,出身漢軍世家,性好文,以詩享譽京口,為“京江七子”之一,家住城內(nèi)西南一隅,茅屋數(shù)間,琴書左右,與詩友吟詠其中。晚年避地如皋,同好舊游迭相唱和,有《云樵詩?!贰5苁┛升S,善畫山水,并工書法。
明清兩代,鎮(zhèn)江施姓有舉人1人,《鎮(zhèn)江人物辭典》收錄施姓人物10人。
本文圖片均為資料圖
責(zé)任編輯:阿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