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雅韻
文/吳愛華
重陽節(jié)前夕,鎮(zhèn)江市南山竹林寺一改往日的靜謐,處處洋溢著歡聲笑語——鎮(zhèn)江市中山路小學的學子們牽著祖輩們的手,一同從文苑的山路走進這片清幽山林,一場以“祖孫同游南山 重陽雅韻話傳承”為主題的秋季社會實踐活動在此啟幕。這場活動打破了校園圍墻的界限,讓傳統(tǒng)文化從課本走向生活,在祖孫間的互動中悄然浸潤人心。該校關工委每年都安排五年級學生與祖輩在重陽節(jié)前夕開展這一活動,如今已經堅持了18年。
沿著蜿蜒的林間小徑前行,清脆悠揚的誦讀聲率先打破寧靜。“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孩子們稚嫩卻飽含情感的聲音,與祖輩們略帶滄桑卻沉穩(wěn)的語調交織,將重陽詩詞里的思鄉(xiāng)與敬老之情娓娓道來。不遠處的“竹韻猜謎”區(qū)更顯熱鬧,紅燈籠下懸掛的謎題皆與重陽、竹文化相關,“九月初九倍思親(打一成語)”“竹下一寸土(打一字)”,祖孫倆頭挨著頭,時而小聲討論,時而認真思索,當“九九歸一”“寺”等答案被一一破解,孩子們歡呼雀躍,祖輩們也笑得眉眼彎彎,笑聲在竹林間久久回蕩。
祖孫們相伴漫步山徑。山路雖緩,卻偶有濕滑之處,孩子們下意識地放慢腳步,緊緊攙扶著祖輩們的胳膊,輕聲提醒:“爺爺,這邊路滑,您慢點兒走。”“奶奶,我扶著您,別著急。”稚嫩的話語與貼心的動作,讓老人們臉上的笑容愈發(fā)溫暖。在山腰的石桌旁,師生早已備好紙筆與顏料,祖孫們圍坐在一起,共同創(chuàng)作重陽詩畫。有的孩子畫下綻放的秋菊,祖輩在旁題上“采菊東籬下”;有的祖孫合作寫下“孝親敬老”四字,一筆一畫間滿是默契。這些作品或許不夠專業(yè),卻定格了此刻的陪伴與溫情,成為最珍貴的重陽紀念。
途中,祖輩們還不時停下腳步,給孩子們講起過去的故事:“以前重陽節(jié),我們會登高、插茱萸,還會給家里的老人送糕,寓意‘步步高升’”“你們現在的生活多幸福,要記得珍惜,更要把尊敬老人的規(guī)矩傳下去”。沒有生硬的說教,只有家常般的叮囑,家國情懷與孝道傳承就在這一個個小故事里,變得可觸可感,悄悄在孩子們心中扎下了根。
祖孫們帶著滿滿的收獲與不舍踏上歸途。這場秋日里的實踐活動,不僅讓孩子們在自然與文化中收獲了知識,更讓祖輩們感受到了陪伴的溫暖。而那份流淌在祖孫間的親情,與重陽文化里的敬老傳統(tǒng),也將在時光里慢慢沉淀,成為孩子們成長路上的精神財富。
責任編輯:阿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