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都剌延陵留佳篇
□ 盧 政
元代天歷二年(1329年)秋季,一個下雨的日子里,大詩人薩都剌從鎮(zhèn)江來到丹陽,沿簡瀆河水路舟行,來到向往已久的延陵古邑,探訪古跡,了解民俗風情。
一路所見,樹草枯萎,阡陌蕭條。來到昌國寺時,天還下著小雨,煙雨蒙蒙,街上行人稀少。薩都剌進入寺內(nèi),在方丈的陪同下,瀏覽了寺院殿宇,見天色已晚,便借宿寺中,在僧舍里寫了一首《宿昌國寺》詩:延陵古邑今春塢,桑柘蕭條白雨中。竹外茶煙僧舍里,秋風落葉夜花紅。
大意是:延陵這座古老的城邑,如今像春日山塢般寧靜;桑柘樹在白茫茫的雨霧中,更顯幾分疏落冷清。竹林外的僧舍里,煮茶的輕煙裊裊升起;秋夜的風卷著落葉,暗處的花兒卻依舊紅得鮮明。詩人的語言功底極深。“白雨”既指雨幕茫茫之景,也暗合江南秋雨的綿密;“夜花紅”以紅花的鮮活與“秋風落葉”的蕭瑟形成對照,暗含僧舍夜宿時的靜中生機。
延陵昌國寺始建于西晉太康年間,是江南早期的佛教名寺大剎之一。唐大中初年,又重建佛殿僧房,氣勢宏偉,富麗堂皇。古寺松竹環(huán)繞,環(huán)境十分幽雅。詩人在古寺里與方丈一起喝茶聊天,觀賞周邊的景色,再共吃素餐,別有一番風情??赡苁怯晏觳槐悖蚬珓沼屑?,薩都剌這次沒能到九里季子廟一游,就回鎮(zhèn)江去了。
翌年春,薩都剌從蘇州返回鎮(zhèn)江,因懷念延陵古跡風貌,再次乘船來到延陵,這次他先到了延陵季子廟。季子廟在延陵鎮(zhèn)西九里。這一帶是春秋時吳王壽夢第四子季札的封地。季札因多次讓王位,德行高遠,為后人仰慕。公元前473年,吳國為越國所滅。季札子孫懷念故國和先賢,遂以國為姓,并在季札居地和葬地建季子祠,年年祭祀。
經(jīng)過歷代的修葺、擴建,季子祠規(guī)模擴大,改稱為季子廟,后又稱九里廟、嘉賢廟,素有“江南第一廟跡”之稱。季子廟古跡眾多,有鐫刻著孔子古篆大字的“十字碑”;有名聲遠播的千年奇觀異景——沸井涌泉;還有建于元代的聞名遐邇的季河橋等。
薩都剌到了九里,游覽向往已久的季子廟,瞻仰先賢遺跡,心情特別激動。在高大的季子碑前,他久久佇立,懷著對季子的無限追思,作了一首《題季子廟》詩:公子不來春草綠,故宮禾黍亦離離。沸泉尚有千年井,古篆猶存十字碑。去國一身輕似葉,歸田兩鬢細如絲。李家兄弟染朝血,莫過延陵季子祠。
春草依舊年復一年染綠大地,逝去的吳國公子卻不會再來。當年的吳國故宮遺跡上荒草蘺蘺,透著幾分蒼涼的古意。廟前的沸泉已有千年了,依然在古井里滾涌動不息。古老的篆字依然清晰地留在十字碑上,訴說著往昔。當年公子去國離位一身輕,而歸隱田園之際,兩鬢早已斑白如霜。遙想唐代李家兄弟為爭奪王位而自相殘殺,怎能比得上延陵季子這般謙讓高潔的品格?。∷麄兪菬o顏過季子廟的。
薩都剌在季子廟中盤桓許久,盡覽古跡,直至太陽西斜,晚霞滿天。他細心觀賞了季子廟周邊景色后,又寫了一首《延陵曲》:延陵廟西落日低,延陵廟前春草齊。千金公子去不返,淡云苦竹斑鳩啼。
西邊的太陽就要下山了,季子廟前綠茵茵的春草鋪滿地。吳國的千金公子離去后再也沒有歸來,淡淡的云彩飄在天上,游客只能聽見苦竹林中的斑鳩在一聲聲啼鳴。
薩都剌戀戀不舍地離開了季子廟,在天黑之前又從水路趕到延陵鎮(zhèn),再次來到昌國寺,與相別數(shù)月的方丈共敘友情。
這夜他仍宿于昌國寺禪房。窗外竹影婆娑,月光漏進窗欞。白日里季子廟的古柏蒼勁、碑刻斑駁,水路行舟時的風拂衣襟、浪拍船舷,此刻與寺中的暮鼓晨鐘、燭火微光一同漫上心頭。他取來筆墨,在方丈書案前信手寫下《宿延陵昌國寺書于上人房》詩二首,將一日行跡與滿腔感懷盡付素箋。
其一:舊日延陵客子家,只今門巷滿桑麻。姑蘇回首神游處,無限春風野薺花。其二:東風吹水碧粼粼,雨過村村野色新。小艇延陵廟前去,荇花開盡野塘春。
第一首大意是:往日到延陵時,這里曾像游子的家一般親切;如今再訪舊地,門巷已長滿了桑麻。從姑蘇城回首再游此地,那些心神牽念的過往場景仿佛仍在眼前;春風里,漫野的薺花開得爛漫,鋪展著無盡的生機。
第二首大意是:東風吹拂著水面,碧波蕩漾,粼粼閃光;一場雨過后,每個村落及田野都換上了清新的模樣。乘一葉小艇離開季子廟前往延陵,野塘里一片片荇草已開滿了花,把春天的氣息灑遍了整個水澤。二詩讀來,可以真切感受到詩人特別愉悅的心情。
薩都剌,元代大詩人、書畫家。字天錫,號直齋。回族(一說蒙古族)人。其先世為西域人,出生于雁門(今山西代縣),泰定四年(1327年)進士。歷官鎮(zhèn)江錄事達魯花赤,翰林國史院應奉文字,燕南憲司照磨等。累遷江南行臺侍御史,左遷淮西北道經(jīng)歷,晚年居杭州。薩都剌善詩詞,工繪畫,精書法。有虎臥龍?zhí)?,人稱燕門才子。他尤喜游歷山水名勝,古寺名廟。文學創(chuàng)作以詩歌為主,其詩風清新俊逸且豪放奇崛,在元代獨樹一幟,作品在中國文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天歷元年(1328年)七月,薩都剌任鎮(zhèn)江路錄事司達魯花赤,從此在鎮(zhèn)江任職三年。這期間,他對丹陽的山山水水,古寺名廟流連忘返,一往情深。
天歷二年(1329年),薩都剌終于騰出時間,來到丹陽游歷,飽覽山水勝跡。他兩次到延陵,留下了五首詩,與延陵昌國寺和季子廟結下不解之緣。這些詩語句清新,格調(diào)高逸,不愧為元代大詩人的手筆,堪稱丹陽文化寶庫中的珍品。
責任編輯:阿君
